沪科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6章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6章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1-22 11:1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徐德宝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要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如将食盐分散到水中制成食盐水;将碘分散到酒精中制成碘酒;将农药分散到水中制成喷洒的药液等。那么物质分散过程中会产生那些现象呢?水溶液的性质与纯水的性质有那些不同?本节我们将研究这些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请把你所知道的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表6—1 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应用
将青霉素粉末分散到NaCl溶液中
有利于注射及吸收
将奶粉、速溶咖啡分散至水中
饮用
氢氧化钙粉末分散至水中
粉刷墙壁
事例 应用
洗衣粉分散到水中 洗涤衣服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完成下列实验,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6—2中
[实验1]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晶体分别放入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搅拌,仔细观察
[实验2]取少量泥土(或粉笔灰)和1—2滴食用油分别加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放置,观察实验现象
2、在上述实验中,那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透明的体系?
那种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到水中?那种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水中?
图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表6—2 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
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
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
不溶解,液体变浑浊
不溶解,液体变浑浊
实验 实验现象
高锰酸钾加入水中
食盐加入水中
蔗糖加入水中
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
食用油加入水中
3、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晶体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53至P154思考分析)
氯化钠晶体
水分子
Na+
Cl -
蔗糖晶体
糖分子
图6—2 物质的溶解过程
高锰酸钾以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水中
食盐也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水中
蔗糖也是以糖分子形式均匀分散到水中。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哪位同学可以举出例子说明是溶液呢?
像食盐、蔗糖、高锰酸钾、酒精等许多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都是溶液。
矿泉水是由多种矿物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
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由于它们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表面的离子或分子向水里扩散,最终形成稳定的溶液
那么把油和泥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溶液吗?
不是溶液,因为油和泥放入水中后,它们形成的液体不均匀、不稳定,容易分层。
那么它们形成液体叫什么?
泥土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因为它是以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
油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因为它是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
离子或分子
固体小颗粒
液体小液滴
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
产生沉淀
产生分层
均一的稳定的
不均一的不稳定的
不均一的不稳定的
混合物
食盐溶于水
粉笔灰放到水里
汽油、牛奶放到水里
不同点
共同点
举例
分散微粒 静止后
现象 分散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小结一下: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a.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c.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是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b.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
注意: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溶液中的分子、离子等微粒是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用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污渍
用洗发剂
可以洗去
头发的油脂
在试管中加入5mL水,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1—2滴食用油和数滴洗洁精,用橡皮塞
塞紧试管,振荡片刻,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图6—1第3只烧杯中的实验现象作比较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油难溶于水,但如果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小液滴均匀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如: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以及纺织印染,石油开采污水处理等都和乳化有关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有一类化合物,把它们加入到油和水的的混合物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将油分散到水中。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
我能进入油中
我能进入油中
我们一起努力就能把油分散到水中
(1)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
(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理等。

1、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完成下列实验,你也许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实验1]取3只烧杯,各注入5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2]分别将一药匙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入上述3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用温度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上述侧得的温度记录在表6—3中
3、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表6—3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在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放热),有些物质溶解的温度降低(吸热)
降低
基本不变
升高
测量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溶解硝酸铵固体
溶解氯化钠固体
溶解氢氧化钠固体
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冰做冷却剂,但冰只能提供0℃左右的低温,一些医疗和研究单位常需要更低的温度,提供低温较方便的方法是用冷冻混合物。下表是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及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表6—4 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和最抵温度
冷冻混合物的组成 最低温度/℃
41gNH4NO3 100g和冰 -17
19gNH4Cl 100g和冰 -16
23gNaCl 100g和冰 -21
22gMgCl 2100g和冰 -34
溶液的性质:
1、多数溶液中的溶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水分子中,溶液是能够导电的,酒精、蔗糖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分子中,溶液中没有离子。所以不能导电。
2、形成溶液后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13中谢丽芬
*
13中谢丽芬
怎样加快某些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
1.不断搅拌,促进粒子运动加快
2.加热升温,扩散速度加快
3.溶解前将固体糖粉碎,增大与水的接
触面积
13中谢丽芬
*
13中谢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