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5课,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溶解的快慢”,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学生自主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为后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有关“怎样加快溶解”的知识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是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但是在教材中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其目的就不单纯是让学生知道用搅拌、加热、切碎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而是以认知这些知识的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对比实验的方法。这对学生在以后学习科学课以及将来进行科学研究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溶解”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对于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但是,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设计验证方案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点拨。
设计理念:
遵循认知规律,创造性的将主要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三部分:杂乱无序的探究→初步形成科学概念的探究→自主充分的探究。整个教学过程沿着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无知→初步形成→不断深化这样的进程进行。着力体现科学探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内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搅拌、加热水、物体颗粒小的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过程与方法:
设计“搅拌是否加快溶解”和“水温高是否加快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探究、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具准备:
小组材料:
.
4个烧杯、1根小勺、冷水、热水、抹布、糖块、食盐、牛奶片、记录表。
教师材料:
演示实验的材料和简单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起探究兴趣
1、同学们,老师先请你们看一段视频,看看视频中的可爱女孩急着干什么呢?那么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糖块快速溶解使糖水变甜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师板书:搅拌;水温高;碾碎)
2、你们想的这三个办法真的能让糖块快速溶解吗?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溶解的快与慢。(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一)师演示糖块实验。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科学光凭猜测行吗?必须做实验来验证。刚才说把糖块碾碎比整块糖溶解得快,说得对不对呢?老师亲自做实验验证。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并思考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3、老师介绍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
4、现在我们来谈一谈这个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呢?
相同条件:糖块相同、水量相同、水温相同、同时加入糖块、同时进行观察
不同条件:一杯中的糖碾碎,一杯中的糖不碾碎(出示课件)
(二)探究实验过程:搅拌是否加快溶解。
1、小组讨论合作设计搅拌是否加快溶解的实验方案?
2、分别汇报实验方案。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出示课件)
3、实验中注意事项,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参与实验过程。
4、汇报实验结果:搅拌的一杯食盐溶解得快,没搅拌的一杯食盐溶解得慢。(出示课件)
5、观察糖块的溶解现象。
6、你看到什么现象?(碾碎的糖块溶解得快,没碾碎的水果糖溶解得慢。)(出示课件)
(三)探究实验过程:水温高是否加快溶解。
1、共同探究进行水温高实验时不同条件是哪一个?
2、全班汇报交流。
3、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参与实验过程。
4、汇报实验结果:热水的这杯食盐溶解得快,冷水的这杯食盐溶解得慢。(出示课件)
5、小结:同学们,你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实验,得出了搅拌;水温高;颗粒小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三、解决生活实际,拓展延伸教学
1、现在谁能用最快的方法让小女孩喝上糖水?
2、全班汇报交流。
四、总结提高,探究牛奶片的溶解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看大家做实验这么认真,老师奖励每人吃一颗牛奶片。但先思考一下:怎样吃,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教后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一上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接着教师问:小女孩想在短时间内喝到一杯很甜的糖水,你有办法让糖块快点溶解吗?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顾,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做好了情绪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由“扶”到“放”突破重点难点。
学习对比实验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我主要采取了先以一种实验方法为主(碾碎。这样的安排是考虑时间的因素。),指导学生掌握用对比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并进行了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探究搅拌和水温高两种实验怎样做对比实验。这样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对对比实验概念的理解逐渐加深。通过讨论交流和验证学生意识到必须用两个烧杯来做实验,必须有几个条件是相同的,只能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从而建立了“对比”的概念,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认识被强化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堂的结束不应成为问题的终点,而应成为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起点。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科学课堂,更应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科学课堂,课下继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在学生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玩吃牛奶片游戏,然后从中体会单个变量实验与综合运用条件实验其结果的不同,这样把学生的探究热情延伸到了课外,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