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3.1 听听声音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3.1 听听声音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3 10:4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听听声音》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四年级
教材版本:
教科版
教学内容分析
《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一课。从教学内容安排来看,这是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要的教学内容设计是让学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耳朵去倾听周围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强弱、高低等有适当的了解。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本课为后面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课时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也为未来建立有关声音的一些科学概念打下感性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用心倾听声音,懂得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3、相同的物体大小不同,敲击的轻重不同,发出的声音都会不同。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早在婴幼儿时期,小孩子已经对声音感兴趣,到了十来岁的孩子们已经产生思考和问题,比如,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足够的兴趣。 2、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思辨能力,能够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中进行听力训练、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
2、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借助各种声音促进学生思考。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感知声音与物体的关系,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对听到的声音进行高、低、强、弱的描述。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教师做口型不出声,问大家:“?老师让大家帮什么忙呢?”
2、提问大家:?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很多的声音,声音和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关于声音,你们有什么想知道或者想研究的问题呢?
3、引出课题。
1、学生猜
2、学生讨论并提问
1、做口型不出声,激起学生兴趣,并认识到声音的重要性。
2、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回忆有关声音的想象及自己的问题。
二、学习“倾听周围的声音”部分
1、请大家竖起耳朵,听听周围的声音,并且思考一下,这些声音是由哪些物体发出来的?
2、比较这些声音的不同。
3、出示课件,倾听声音。
4、让同学们也利用物体制造出声音。
5、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听了那么多声音,太慢一样吗?这些不一样的声音是用一种物体发出来的吗?你觉得声音的产生和物体有没有关系呢?
6、归纳总结: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7、做“听音游戏”,播放一段较为杂乱的声音录音。
8、教师将录音再放一遍,将音量开关从大到小变化,让学生说说听到声音有什么变化。
9、引出“音量”概念:声音有大有小,我们把它叫做音量。更加科学的描述音量的词叫做强弱。
10、让学生利用身边物体制造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11、学习“音高”概念:老师制造两个“啊”,一个低而强,一个高而弱。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有高低,指出概念“音高”。
12、同样的让学生利用身边物体制造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学生静听,并说出声音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
2、学生试着讨论不同之处。
3、学生思考讨论问题。
4、齐读
5、学生一边听音一边想象画面。
6、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声音有时大有时小。)
7、学生读。
8、学生制造强弱音。。
9、学生恍然大悟。
10、学生制造高低音。
1、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分析现象。
3、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声音产生的不同效果印象。
4、为后面做铺垫。
5、理解“声音有强弱”
6、理解“声音有高低”
三、认识音叉
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音叉,引出“音叉”概念。
2、打开课本P45,认识不同音叉。
3、用相同的力击打两个音叉,让学生分辨高低。
4、再用不同的力击打同一个音叉,让学生发现变化。
1、学生判断并理解声音的高低。
2、学生判断并理解声音的强弱。
让学生弄清楚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区别。
四、制造声音
1、提问:刚才听了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不一样,那是不是其他同样的物体大小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呢?
2.教师组织活动:根据所给的器材用高、低、强、弱这些词来进行描述和记录所听到的声音。
1、学生积极思考
2、开始活动
通过具体的活动,激起学生分清“音量”“音高”两个概念。并总结出“同样的物体大小不一样,敲击的轻重不一样,声音的高低强弱都会不一样。”
五、课堂总结
1、谈收获说发现
2、激发兴趣
小组讨论交流
为后面的章节做兴趣引导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设计中能否体现主要的教法、学法,突出重点、破解难点。
2、教学流程的设计能否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循序渐进。
八、板书设计
?
听听声音
声音无所不在———离开声音将带来极大不便
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 ?? ? ?声音有强弱? ?? ?? ?? ?? ???声音有高低
同样的物体大小不一样,敲击的轻重不一样,声音的高低强弱都会不一样。
九、实践反思
《听听声音》作为《声音》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耳朵去倾听周围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有适当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张口说话,不出声音,让学生把眼睛闭上,静静听听。然后让学生听听教室外的声音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有体育课同学跑步的声音,有下雨的声音,有汽车鸣笛声音,老师讲课的声音等等。通过一位同学从远到近走路的脚步声让学生体会声音的高低变化。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音叉只有一种并且只能做演示实验,这一点就没有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敲打铁钉”我把铁钉改成了塑料尺发出的声音高、低、强、弱较明显,这对难点的突破会好点。科学教学必须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因地制宜的把握教学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最后通过本节课我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虽然学生有了很好的预有经验,但是没有真正体会整个实验的过程,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效果不好,科学是创造性的,教材只是根据但并不需要原班教材,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教学或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