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3.6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3.6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3 10: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中的第六课。是学生探索了声音的产生、变化、传播后,对耳朵的研究。我们之所以知道生活中有各 种各样的声音,都是因为耳朵的原因。耳朵是人体的感觉器官,它能听见声音,这是孩子们了 解的。可是人们怎样通过耳朵听声音,他们恐怕一时还说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我们首先从认识耳的构造入手,研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有着非常复杂的构造。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 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液体,布满了神经末梢。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 转成信息信号,传入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耳朵的工作原理,教材呈现了三个内容:一通过游戏体验观察,知道耳廓的作用;二通过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探 究,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三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实验,掌握耳朵内鼓膜的作用。 课文最后安排的活动要让学生体会耳朵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意识到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另一方面要体会有听力障碍人的困难,使学生意识到要关爱他人.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四年级有三个班级,本人承担所有班级的教学。班级学生数基本在45个左右,合理的人数也为科学学习的顺利组织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本课是学生探索了声音的产生、变化、传播后,对耳朵的研究。我们之所以知道生活中有各 种各样的声音,都是因为耳朵的原因。耳朵是人体的感觉器官,它能听见声音,这是孩子们了 解的。所以本课的教学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2、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3、知道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鼓膜功能的研究。
2、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2、体会有听力障碍人的困难,使学生意识到要关爱他人
3、培养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各有一个玻璃杯、一块气球皮、一条橡皮筋、一个小鼓、一点细沙。
2、演示实验器材:耳朵的模型。
2、多媒体课件:耳朵的结构图;音频资料。
四、【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运用模型展示耳的奥秘,提高学 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让学 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相关科学知识,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教师播放雷雨交雷雨、鸟鸣、流水的声音,学生汇报。 3.提问:你们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来听这些声音的呢?(学生回答) 4.谈话:那你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
(二)、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1、师:同学们,我们能对声音听得那么清楚,完全取决于我们平时能看到的这个,(师撩开头发露出耳朵,指着耳廓)这就是耳廓。
2、课中实验,耳廓的作用:
(1)师:下面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一段音乐吧!这次我们用一种别样的方法来听,很有趣的。大家先把手放在耳后,手掌围住耳朵。(示范) 生跟着老师做。 师:待会我说“开”,你们就把手掌向后打开。(示范)我说“收”,你们就把手掌围住耳朵,留一个小洞。(示范) 师:听明白了吗?照老师说的去做,你听到的音乐肯定与平时听到的不一样,很神奇的。想试试吗? (2)、说发现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音乐比平时听到是不是更有趣?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生汇报.
师:手掌合拢时就像我们耳廓的延续,现在你能告诉我,我们的耳廓有什么作用吗? 生:汇报。
师:人能听清声音不但需要耳廓来收集声音,还需要有耳内的其他器官帮助我们把声音传入大脑。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耳朵的构造吧!
3、课件呈现,耳朵的构造剖面图。 师:这就是我们整个耳朵的构造图。它由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半规管、耳蜗、听觉神经等构成。 师:根据它们的功能、位置我们把它们分为外耳、中耳、内耳。说着出示耳朵结构实物模型。 师:耳廓、耳道属于外耳。(板书) 师:这是鼓膜的位置,它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 师:这是听小骨,属于中耳。(板书) 师:这个像蜗牛壳的是耳蜗,这是三条半规管,这一束黄黄的就是听觉神经。这是内耳。(板书) 师边说边从模型上拿出小模型,加深学生印象。
师:声音就是经过外耳、中耳、内耳,最后传入大脑的。 4、设计实验,鼓膜的振动。
(1)师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声音在耳朵内传播的途径,当声音经过耳道传达到鼓膜时,鼓膜会怎么样呢?我们可以通过类似实验来了解一下。接下来我们做分组实验,边做实验边填好实验记录单。
(2)、师边说边演示:我们先把气球皮蒙在玻璃杯上,再用橡皮筋固定住,尽量的绷紧,因为我们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有弹性的膜,就像这样,再把细沙撒在上面,这时敲击小鼓,观察气球皮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我们把小鼓分别放在远处和近处,再轻敲和重敲小鼓,这时再观察气球皮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5)、各小组汇报观察情况。
(6)、师问:其实我们的鼓膜就像气球皮一样,请大家想像一下,当声波传到鼓膜的时候,它就会怎样?(生回答)
(7)、师小结:
说的真好,是啊,当声波传达到耳朵里时,会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液体,布满了神经末梢。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 转成信息信号,传入大脑,于是我们就能听到了外界发出的声音了。
(三)、简单介绍骨传播方式
1、师:人耳在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鼓膜或是听小骨损坏,都会导致听觉障碍,引起耳聋。人的耳朵如果不是听觉神经出现问题,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借助于骨传导来听到声音的。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仍能坚持谱曲,他就是用牙咬着一根木棒另一头抵在钢琴上来进行创作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他在耳聋后谱写的一部《命运交响曲》。(播放音乐)聆听这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不得不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那种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精神所折服。
2、师:同学们,如果我们用双手捂住耳朵,还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吗?世界是美妙的,(出示课件耳聋的人们)耳聋的人是无法听到这优美的乐曲的,也无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他们生活 在一个无声世界,他们内心的痛苦是我们这些听觉正常的人无法体会的,他们需要我们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四)、了解听觉保护常识。
师:俗话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耳朵对我们的重要性,每年的三月三日是“全国爱耳日”。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呢?请同学们听一首保护耳朵小歌谣。出示课件(保护耳朵小歌谣)。
、课后质疑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关于声音的知识还有很多,老师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希望同学们课下探讨交流,,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作为参考。
探索奥秘 1、 别人听到的我们的声音和我们自己听到的我们的声音不一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人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
板书设计:
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外耳 → 中耳→ 内耳 → 大脑
七、 教学反思:
我认为:1、自己设计本课的总体思路是让学生保持学科学的热情,渗透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我自己可以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 行课的设计,自己感到自己上课也有了科学课的架势了。总体来说,让学生感到上科学课是件非 常愉快也有意思的事。
2、通过幻灯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人耳的构造。我通过幻灯片展现耳朵的构造,学 生看到并能记住一些,但我认为幻灯片展现耳朵的构造还不够直观、生动,为增加真实性、直 观性,我还增加了耳朵模型的演示,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对于耳朵构造的印象。
3、通过游戏实验让学生知道了耳廓和鼓膜的作用。耳廓是学生日常所见到的耳朵,鼓膜振 动是耳朵听到声音的关键。所以我重点讲这两个构造的功能,我认为学习科学最后就是让学生 自己经历科学的过程。因此,我在设计这两个环节时,放入了游 戏和实验。在进行游戏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1、 实验的指导和设计不足。 耳廓实验时学生只是感到声音变大了, 但变多大,学生没有感到。2、科学课的知识储备不 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用科学知识进行过渡。 我今后在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在于:1、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更多的科学知识。2、课前将实验准备充分。自己要多准备些实验,让所有学生动手参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