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3 17:1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
2、能借助物体来设计观察物体的振动。
3、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4、培养细致观察、积极探索的学习科学的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媒体的使用
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教学准备
?队鼓、黄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胶小槌、铜锣、水槽、乒乓球、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问: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对,蝉、蜜蜂的声音。)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我们也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回答: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
?(2)谈话: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是自己的看法,是一种猜测。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而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摩擦、撞击、弹拨、敲打等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
(二)探究活动
1、介绍实验材料
(1)谈话: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的实验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物品。谁来说一说都有些什么??由学生介绍实验材料:鼓、锣、尺子、橡皮筋……。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请各组分工协作,想办法让这四件物品发出声音来,小组实验时不要影响他人,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报告单上。
(3)教师说明报告单如何填写。
(4)学生开始实验。
附“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现象对比”研究记录单。
(5)交流汇报实验现象,教师在电脑上出示。
(6)归纳小结:这些物体发声时都有什么共同的现象?
(7)讲解:科学家发现,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振动。(出示课件:振动。)
(8)提问:鼓、锣、直尺、橡皮筋……它们停止振动,还能发声吗?
(9)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这些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2、观察更多的发声物体
(1)谈话:那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发声的同时都有振动的现象呢?
(2)出示鼓和音叉。
(3)教师演示:敲鼓和音叉。同时提问:你能看到这两件物体在动吗?
(5)提出要求:老师已经帮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请各小组根据实验材料设计一个研究计划,来证明它们发声时都在振动。并根据你们的研究计划进行小组实验。
(6)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9)交流汇报。教师在电脑上填写。
(10)教师指出: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对有些现象无法观察或观察不清楚时,我们在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像鼓和音叉的振动不容易看到,我们就可以借助水和黄豆等物品来观察。像这种科学方法,在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中会经常用到。
(三)归纳物体发声的原理。
1、谈话:刚才我们经历这么多对物体发声现象观察的科学活动,现在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电脑出示)
2、请同学们翻开书本48页,
(四)拓展
1、找寻人体发声部位
(1)谈话:你们知道吗?不仅物体能发出声音,我们的身体也有一个发声的器官。集体说话:我爱科学。边说边用手摸一摸自己身体哪个部位在振动。
(2)谈话:对,在我们的喉咙处有个发声器官叫声带,当声带振动时,我们就可以发出声音了。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声带。
(3)在我们身上还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找找看。(耳膜)剧烈的振动会伤害我们的耳膜,大家要记得保护它们?
(五)总结评价
在这节课上,老师发现我们班许多同学都能像科学家那样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操做实验,表现很好。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其他物体发声时是怎样振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