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加热和冷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加热和冷却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3 20: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热和冷却
教材分析:
《加热和冷却》是在学习了热,热的传递的基础上所展开的新的一课,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教学内容:即加热与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和对物体体积的影响。本课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主要了解固体、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最后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应用,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达到学以自用的目的。
学情分析:
加热和冷却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现象,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另外,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本节课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锻炼学生模仿实验、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以及根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
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8套、酒精灯8、火柴8、垃圾盒8、水槽8、小瓶8个、装冷水,热水的烧杯16个,红色钢笔水、暖壶(内装热水)、课件、温度计2个(水银、酒精)、A4纸打印的字、准备热水
学生:白纸、蜡烛、打火机(每人都准备)、湿抹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固体、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我们平时都用笔写字,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蜡烛写个字好吗?。
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纸和蜡烛、打火机拿出来。(一会啊我们先把蜡烛点燃用滴下来的蜡油写一个简单的字、要注意安全不要烫着手)
3.问:写完了吗?写的什么字?把你写的字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
4.把写的字放好,想一想在你写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科学现象没有?(指一名学生)
5.蜡烛原来是什么状态(生:固体,师板书)
被加热后变成了什么状态(板书:液体)
流到纸上的蜡烛后来又怎样了(又变成了固体)
讲解——加热使蜡烛由固体变成了液体,冷却使液体凝固成了固体了。
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 板书:加热和冷却
二.新授
1.讲解:加热和冷却使蜡烛的什么改变了。 生:形态 师板书:形态
2.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蜡烛一样的变化呢?(塑料,冰,巧克力,糖)
3.导语:加热和冷却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有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不是形态有所改变而是体积发生变化。
4.大家看自己小组桌上都有个铜球和铁圈、酒精灯,怎样才能知道铜球这个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体积是否有变化呢?
5.学生讨论,汇报
实验1:
生:说过程(提示最后我们还要把铜球冷却一下能不能通过
*加热1分左右
*加热后的铜球可不可以用手去摸?(不能)为什么?(烫)
酒精灯的方法:(1)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的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说一说他的方法可不可行?(大家说行)
大家可以去试一试了(学生实验)
问:铜球体积有没有变化? 师板书:铜球、体积
问:铜球体积是怎么改变的? 生:由小变大
追问:怎么由小变大的? 生:加热变大冷却变小
5.小结: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热胀冷缩的现象。——课件出示热胀冷缩的概念
板书:热胀 冷缩
实验2:
导语:固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那么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
学生猜测(能,不能)
师问“那么怎样证明猜测对不对呢?” 生:做实验
讲解:对做实验,这是个装满酒精对红色钢笔水的小瓶,上面还插了一个吸管,一会我们就用它来做实验,猜一猜首先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冷水还是热水里?观察什么呢?生:水位变化
发实验器材——师倒热水 *水到瓶口就可以
实验
问:水位有没有变化?
4.水位有什么变化?。生:放到热水里上升,放到冷水里下降
5、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酒精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也就是说,酒精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酒精
6、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装满水的水壶水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吗?(壶里的水受热体积膨胀了,所以会溢出来。)
7.看老师这里,师出示温度计,这是什么? 生: 温度计
讲解: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的。这里面有液体,有的温度计是酒精加了红色染料的、有的是水银的、温度计受热了液体膨胀,温度的读数就会增加,遇冷时液体会收缩,读数会减小。?
8、出示课件——温度计的发明(随着科技发展,现在人们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9、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很多加热和冷却的有趣现象是不是。
三、拓展:
1、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
(1.夏天给自行车打气时,少打点2.瓶盖拧不下来用热水烫一下
3.夏天架电线注意得松点以免冬天缩绷断4.火车的金属轮子分内外两层是靠热胀冷缩的原理组装和拆卸的)
2、还可以做、这些事情 课件出示——图
3、教师补充——课件 问:257米在哪呢? 生;在缝隙
4.说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铜球和水都会热胀冷缩,想一想那么空气会不会热胀冷缩呢?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在研究,下课
板书设计:
加热和冷却
形态
蜡烛: 固体——液体

体积
酒精、铜球:热胀
冷缩
教学反思: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动手探究活动,教材只是要求学生观察糖、蜡烛受热和冷却后发生什么变化,我认为比较单调,修改为制作蜡写字,思考制作蜡写字的过程中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这样活动就有趣多了,安全多了。不仅让孩子们对蜡烛受热、冷却有了亲身的感受,而且还暗示孩子们: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就隐藏在很多的科学知识,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你就能够发现!
在第二个环节,实验部分学生猜想实验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方法,选择研究的对象进行实验,从实验现象中收集事实得出结论。使学生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是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体验到只有通过实际实验、观察,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 最后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加热和冷却的实际应用,给孩子们加深对加热和冷却的认识。
课后,我回顾了这节课的整个准备过程和授课过程,我的感受是:
  1、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比较好。
  2、教案备的认真仔细。
  3、分组实验器材准备的非常充分,而且课前都做了试验检查。
  4、整个教学过程流畅。
  5、学生在本节课上都有收获,达到目的。
  6、从本课中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需要培养。
  7、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要加强训练。
  8、自己在某些环节上也要改进。
  总之,上完一节课,就有一节课的收获。不管好的方面还是不足之处。优点继续发扬,不足加以改正。人总是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