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不同的声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4不同的声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3 20:1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在继前三课研究与学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研究不同的声音,使学生对声音获得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因此,本课安排了四个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并试着去解释不同的声音背后的秘密。
活动一,猜声音。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嗓音是完全相同的,自然界中各种声源发出的声音也具有不同的音色。本课只是要建立起一个“声音具有不同音色”的认识,并不提及“音色”的概念,教学中要注意把握。结合有特色的声音,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他的声音具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活动二,认识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也叫响度,它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声源振幅越大时,我们感觉到的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时,也会感觉到声音越强。反之,则声音弱。本课是在学生对强弱不同的声音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再指导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强弱不同声音”的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以简单的实验感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音量的认识。
活动三,认识音调的高低。先通过敲击感受同材料不同长短、粗细、厚薄物体在相同力量作用下产生的声音存在音调高低的差别,然后,通过拨松紧、长短、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的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受音调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音,什么情况下会发出低音。由于这个活动学生不具备自主探究的基础,因此建议老师详细指导实验。一个空的盒子和几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是实验所需材料,让学生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在教师的带领下分组实验,轮流感受。实验时,教室要尽量保持安静,要引导学生将实验中声音的变化直接记录下来。并试着让学生观察:为什么弹拨拉紧的橡皮筋、变短的橡皮筋和变细的橡皮筋都会使音调变高,思考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四,自制乐器并演奏。这是本课的拓展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运用所学,开展制作活动并进一步认识声音的音调变化。教材通过介绍制作过程,指导学生做一种简易乐器,并组织大家利用自制简易乐器进行演奏,进一步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揭示音调变化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
学生每天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都出自于物体的振动,而后,这些振动又以声波的形式,从各个方向传至耳朵,被人体感受到,但是,这些声音有哪些具体的区别,为什么会产生差异,却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在音乐课上,这些问题更加凸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广泛的认识声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能够感受人嗓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3.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具体的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难点:区分音调和音量。
评价任务
1.通过敲击乐器或其他发声物体,认识声音的强弱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弹橡皮筋,认识声音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3.会自制一样乐器。
教学准备
木琴或排箫等乐器,空盒子、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空玻璃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声游戏:找一位同学蒙住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位同学说一句话,让这位同学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2.提问:为什么能猜出是谁的声音呢?
你还发现有哪些物体和其他物体相比,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二、发现声音有强弱的差异
1.放一段相同的音乐,放两次(强弱不同)。提问:听到什么?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声音的大小不一样,或者说强弱不同。
2.谈话:你能试着用你身边的物体发出这样大小不同的声音吗?
3.学生做发声活动。
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板书)
4.提问:你觉得要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关键是什么?(用力的大小造成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不同)
三、辨别声音的高低
1.教师用乐器(钢琴或吉他等)演奏两个高低不同的音,让学生说有什么不同。
2.发给学生橡皮筋,提问:你能用它也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
3.提问:你觉得声音的高低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4.学生填写预测并设计实验。
(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及设计的实验大致可分成三组,分别研究橡皮筋的长短、松紧、粗细影响声音的高低)
5.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安静,认真倾听。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四、动手制作
1.为学生准备一些乐器,请他们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并做出相应解释。例如:用吉他中的一根弦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音。
2.我们也可以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小乐器(出示课前收集的材料),请各组先制定方案然后向全班汇报。
3.学生动手制作小乐器,调音。
4.用自制乐器演奏一段音乐。
教学反思
教学中不要仅仅围绕“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这一知识点,按照课文中的几种材料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实验,逐组讲解就完事,应该根据实际,选择各种对比性强的材料,让学生去充分摆弄,自行研究,全面感知。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己发现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这样设计教学对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