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分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分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4 20:5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课《分类》
教材分析:
本课与《排序》共同组成“排序与分类”单元,是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这是小学科学课标中“物质世界”领域中的科学知识。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学生学习了排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分类方面的知识。这部分教材是以前面3年级科学教材中内容为基础,由浅入深来揭示物质世界的基础知识及其中的奥秘。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沉淀一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对许多事物也有了新的考量。他们在日常的生活观察中,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分类的现象,他们笃定想知道“怎么样进行各种类型的分类的呢”,对“什么是分类”这一概念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依然存在相当多的困惑,对一些分类的方法还心存疑虑。因此,本课的学习就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绽放他们的探究热情。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课前的调查,收集、整理资料,依托互动形式,丰富学生的参与经历,让他们体验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愉悦。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
1.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标准给事物分类。
2.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整理信息或事物。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组织在一起。
2.知道分类是整理各种信息与事物的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分类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意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按相同点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事物间的相同或相似点
6、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建立在大量图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去观察、研究、发现。基于此,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着重是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收集整理资料。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7、媒体资源:网络白板、ipad移动终端镜像投、PPT课件 、flash课件
8、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森林里的动物们都非常喜欢到小小超市去购物,可是超市的货品杂乱地摆在柜台上,超市老板东翻西找得累得满头大汗,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帮她快速地找到货品呢?。(Flash动画)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帮助超市老板解决难题
导入出示“小小超市的”flash动画能形象生动地展现出超市凌乱的场景,激发学生去探究的欲望。
本环节利用flash图片,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充分地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Flash动画,生动直接地创设了情境,用的恰到好处。
二、探究新知
(一)通过给事物进行分类从而探究分类的方法
活动一、分文具
活动二、分食物
活动三、给指纹分类并了解人类指纹的类型
在我们生活中的超市里,书店里营业员们也是把相同种类的货品放在一块方便人们选购,同学们在逛百货商店的时候看到过这样的图标么?(幻灯片图片)这样的图标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做百货商场里的小小营业员为这些文具分分类?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么?下面老师带着大家来玩一个给食物分类的游戏,课前我们把一些食物的照片存入到资源库中,这节课我们利用iPad中的wps软件来给这些食物分分类,边分边说说你这么分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讨论了这么多,谁来说说什么是分类呢。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板书:相同或相似)
这节课我们就是利用找事物相似点给事物进行分类的。同学们请看这是既神秘而又复杂的人类指纹,科学家们就是利用找人类指纹的相似点给这复杂的指纹进行分类。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我们的指纹并进行分类。
2、介绍指纹的分类
分组实验
动手操作
交流并得出结论
利用白版和iPad交互汇报
分组实验
动手操作
交流并得出结论
利用白版和iPad交互汇报
谈论并得出结论
讨论并交流
分组实验
动手操作
交流并得出结论
利用白版和iPad交互汇报
利用文具分类学生们很熟悉,效果也很多,分法多种多样,更能突出教学重点来,在汇报时采用现场拍照然后把照片传入到白板中,让汇报更具有时效性,也突破了以往汇报时全班同学看不到的问题。
分食物采取的是用ipad中的wps软件,在软件中对食物图片进行拖动,这样操作起来很便捷,相比以往用图卡或实物操作更简单,在汇报时也是应用airplay镜像功能上传到白板中,这样在每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的同学看得非常的清晰明了。有益于比对汇报的结果,时课堂更具有时效性,也充分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汇报起来很方便,教师在对各个小组总结时也很明朗。
课前把一些指纹的图片采集好存入到ipad中,采集好的图片很清晰便于观察,学生分起类来也依据明显。采用同样的汇报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环节主要应用ipad中的wps软件,在软件中拖动或圈画图片来对事物进行分类。在汇报时,应用ipad中的airplay镜像把每小组的分类结果传入到白板屏幕中,这样在学生汇报和操作时,全班同学都可看得见。大大增添了课堂时效性,也能充分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软件操作轻松、简单、便捷。学生应用起来得心应手。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请大家来想想生活中都哪些地方有分类呢?
2、畅谈垃圾分类的意义并出示多媒体视频。
3、海洋生物思考题
思考、讨论、交流、总结
思考、讨论交流
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用一段小视频概括出来,视频简短意赅。
海洋生活的拖延题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很有趣的小思考题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垃圾分类是通过本课“分类”引申出来的一个小的话题,也是当前环境保护的热点话题。用一段小视频来介绍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义,学生理解起来很轻松,观看视频的兴趣也很浓厚。在拓展题的设计上,遵循教材:“海洋生物”思考题。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也积极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归纳总结
1、总结所学收获。
2.如果没有分类,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大量的图片展示。
3、课后调查生活中的一些分类,是怎样进行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
思考、讨论、交流、总结
大量的图片能充分地展示到生活中如果没有分类会变成什么样子,揭示分类的重要性。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以图片为主,用大量的图片和教师生动的语言来充分地描述人类如果没有分类会是怎么个样子,从而突显出分类对我们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们去探索的意识。
板书设计 分类
相同 或 相似
方法:相同点分类法
教学反思:
《分类》这一课是学生通过研究生活中的分类,并对文具、事物和指纹进行观察研究,知道任何事物都要有自己的分类,认识分类是生活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类在通过给事物进行分类的同时,也享受着分类带给人类的便利。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做小小文具营业员,给文具进行分类,初步认识分类现象。然后在拿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食物,应用ipa软件中的wps软件让学生们给事物进行分类,应用平板操作学生们得心应手,在汇报时采用airplay镜像通白班把画面传递给所有的同学,将学生的兴趣往更广阔的范围进行引领。学生通过给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以及已有的经验进一步发现,学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分类,把学生的兴趣引发到高潮。然后放手让学生对指纹进行分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最后将这三种分类的结果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什么是分类。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训练、找寻规律的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当应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暗示“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善于观察、相互比较、勤于思考才能真正学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