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设计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倡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科学知识, 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教学思路:生活经验导入→观察口腔→观察牙齿→学会保护牙齿
教材版本: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理解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
2.说出三种牙齿的不同外形特征与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观察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过程。
2.观察不同牙齿的外形特征与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牙齿。
教学重点: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食物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三种牙齿的不同形态、功能。
教学难点: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以及对牙齿分布、形状特征的观察。
教学准备:饼干、镜子、湿巾、超轻粘土、香蕉、牛肉干、蚕豆;实验记录单;Seewo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经验导入
1.播放视频。同学们,刚刚这个视频中的小朋友在干嘛?预设:在吃饭。
2.提问: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为我们人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那食物进入我们人体后的第一站是哪里呢?预设:嘴巴。
3.提出口腔概念:在科学上我们把嘴巴称作“口腔”。(板书:口腔)
4.揭题:食物进入口腔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
(一)观察口腔
1.出示饼干,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2.提出研究问题:既然想要研究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就要观察对比食物进入口腔时和食物快要被咽下去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活动一:观察饼干在口腔里的变化
(1)先观察饼干的原有状态,并记录。
(2)咬一口饼干放入口中,对着镜子咀嚼(ju jue)3次,观察饼干的变化。
(3)继续咀嚼感受,咀嚼20次后再用镜子观察饼干的变化。
注:咀嚼时,尽量将饼干保留在口腔中,不要立刻吞咽。
3.仔细看老师为每个组准备的饼干,都比每组的人数多出来一块,这是为什么?预设:跟口腔里的饼干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虽明确了观察要求,却仍有学生一开始实验,便动嘴吃饼干,完全忽略了观察饼干的原有状态,故特意每组多准备一块,留样对比观察。】
4.温馨提示:注意安全、注意卫生。
5.学生分组实验。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记录表
原有状态
咀嚼3次
咀嚼20次
饼干的状态
形状大小
软硬程度
干湿程度
我们发现:是口腔中的( )使饼干发生了变化。
6.请3个同学分享实验结果。(教师补充总结)
7.提问:口腔中的什么使饼干发生了变化?预设:牙齿、舌头、唾液。(板书)
8.提问:如何看出是牙齿、舌头、唾液使饼干发生了变化?它们分别起了什么主要作用?预设:形状变化——牙齿咀嚼;软硬和干湿程度变化——唾液润湿;舌头搅拌。(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能猜到是牙齿、唾液和舌头起到了作用,却不能准确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作用,所以要逐一引导。特别是舌头,学生会回答它的作用是辨别味道。先给予肯定,接着引导:食物进入口腔后是始终停留在口腔中某一位置,还是可以在你的口腔中来回翻滚?这是在哪个器官的帮助下完成的?——舌头。】
9.提问:如果饼干在口腔中缺少了这三者中任何一部分的作用,行不行?预设:不行。(举例)
10.三者缺一不可、相互协作、共同作用。
11.提问:饼干在牙齿、舌头、唾液的共同作用以后才咽下去,对人体有什么好处?预设:帮助人体进行消化。
12.口腔能够使食物在体内进行初步消化(板书)。
【设计意图:此活动是通过学生“观察食物从进入口腔到被咽下去之前的变化过程”来感受牙齿、唾液和舌头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在食物选择上,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饼干,既有明显的变化效果,也能表现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和唾液润湿的作用。虽然以小组为单位,但还是要求每位学生都亲自去观察,通过切身体验来获得真知。在实验单的设计上,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观察不够全面,我细化了观察内容,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也顺势引出了牙齿、舌头和唾液起到的作用。】
(二)观察牙齿
牙齿的数量
1.衔接。细嚼慢咽的意思?表明了牙齿在消化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数牙齿。两个同学之间互相数对方的牙齿。预设:24颗。
3.提问:一副完整的成人牙齿有多少颗?预设:32颗。(正常是28-32颗)
4.提问:为什么大多数同学的牙齿是24颗?预设:发育期,牙齿还没有长全。
【设计意图:教材上并没有要求学生掌握牙齿的数量。但是观察活动遵循“先整体再局部”的原则,观察每颗牙齿的结构特点之前,先请学生互相数一数对方牙齿的颗数,既为下一个观察活动做好铺垫,也给学生普及了一个经常会被忽视的常识性问题。】
牙齿的外形特点
活动二:观察牙齿
两个同学之间,按从里到外的顺序互相观察对方的下排牙齿,思考牙齿有几种不同的形状?
每人选择一种形状的牙齿,找出它在口腔中的位置,观察它有怎样的外形特征?并记录。
用一整块超轻黏土捏出这颗牙齿。
5.学生分组观察。
6.三位学生展示三种捏的不一样的“牙齿”,并描述外形特征和位置:
长长的、扁扁的,长在口腔最外面的位置——门齿
尖尖的,长在门齿旁边——犬齿
方方正正的、比较大,长在口腔里面的位置——臼齿
7.板书,并将三颗牙齿贴在黑板上
8.展示三种牙齿的图片,并总结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立观察并捏出所有类型牙齿的能力,故此处只要求学生每人重点捏出一颗牙齿,并能描述这颗牙齿的位置与外形特点。在此基础上继续认识去另外两种牙齿,循序渐进,还能保证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动手去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牙齿的作用
1.门齿、犬齿、臼齿的结构特点各不相同,它们的作用相同吗?预设:不同。
2.结合吃饼干的过程,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三种牙齿的作用。
3.实验见证:吃香蕉——门齿切断;吃牛肉干——犬齿撕裂;吃蚕豆——臼齿磨碎
4.每位学生吃蚕豆体验臼齿的作用。
4.闯关小游戏。快速找出3类牙齿的对应特点。
【设计意图:问题的讨论要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之上。在学生学习了三种不同牙齿的结构特点之后,便有了对相关问题的想法,此时先由学生猜测牙齿的作用,再通过实验去感受和验证,可以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加深对不同类型牙齿作用的理解。】
(三)如何保护牙齿
1.提问:牙齿中的残渣如果不及时清理,会怎样?预设:有蛀牙!
2.提出“龋齿”概念。展示龋齿图片。
3.如何保护我们的牙齿?预设:按时刷牙、少吃甜食。
4.概括保护牙齿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目标是要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观察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已经逐渐认识到牙齿在食物消化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这部分内容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课上或者课后去独立思考和总结。】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门齿:切断
牙齿:咀嚼 犬齿:撕裂
初步消化 舌头:搅拌 臼齿:磨碎
唾液:润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