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观察我们的身体》是小学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的第一课时。当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身边事物的时候,他们观察和研究的对象在逐渐增多,他们也能够自觉地把这些事物纳入到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去。“我们的身体”这个单元包括七个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动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观察活动构成。观察活动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身体外部的组成部分,二是感知身体内部构造。身体外部的观察活动希望学生围绕“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展开思考。身体内部的观察活动由“人体的有些组成部分从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却可能听到、触摸到或者感觉到它们的存在。”这句话引出。活动中,学生要根据观察内部进行分析,思考使用怎样的观察方法才能观察到看不到的身体内部。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也是一个可以研究的对象,而当我引导学生对身体关注的时候,熟悉的身体活动与陌生的身体结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非常熟悉的身体一下子变得陌生了,平时习以为常的现象变成了问题接踵而来。学生对于自己身体的研究可能在这样的状况下展开了。“观察我们的身体”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观察,希望学生能从盲目的“看”状态过渡到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次序观察身体的外部特征,从而获得更系统的有关身体方面的知识,至于身体内部的构造,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身体内部的构造,并不在乎学生对身体内部知道多少,学生只要是自己动了脑筋,真正学会去观察就达到目的。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也很强,但缺乏合作意识和倾听习惯,这节课强调小组的分工合作。
教学目标:
⒈科学概念目标:
⑴人的身体是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的并且左右对称。
⑵人体的内部有心、肺、肝、胃、肠等器官。
⑶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其结构和功能是相统一的,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⒉科学探究目标:。
⑴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我们的身体。
⑵能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人体的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知道人的身体是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的并且左右对称。
难点: 体验到人的身体其结构和功能是相统一的,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相互密切配合的。
课时:1节
教学准备:
教师:人体结构拼图、有关课件、录像。
学生: 记录本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 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一段人们做各种活动的视频。
述:我们的身体非常灵巧,可以做很多活动,究竟身体有哪些巧妙之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身体。
观看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身体的兴趣。
新
课
活
动
1、认识身体各部分名称
出示一张缺了颈的人体图画,问:这张画有个地方画错了,你们发现了吗?
科学家一般把人体分位四大组成部分,你们知道是哪四大部分吗?
交流
讨论
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身体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是相统一的,它们在生命活动中是密切配合的,健康的身体对平常的生活、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2、观察身体的外部特点
观察:为什么要这样划分人体各部分呢?请各小组选择头、颈、躯干、四肢中的一项进行细致的观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这部分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⑵长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⑶它和身体哪部分相连,可以怎样活动?
请及时地把你们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分组观察、记录
3、交流身体外部特点,了解身体内部特点。
1、组织观察不同身体部分的小组进行汇报。教师通过拼图或人体模型,配合介绍身体内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通过听、摸感受心、肺的位置。
2、挑选学生参与蒙眼走路、绑腿走路等活动,体会身体残疾的人生活上的不方便。
汇报、交流、讨论、活动感受。
小结
1、问:观察研究了我们的身体,你有哪些心得体会呢?
2、要求:回家找找有哪些能说明自己长大的证据。(可以是一些数据,如:身高、体重;可以是一些物品,如:照片等)
交流
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一个回顾与整理。提出要求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七、板书设计:
观察我们的身体
头、颈、躯干、上肢、下肢 (特点:对称)
精巧和谐之美
感知——身体的内部构造(看、听、闻、摸 )
教学小结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谜语导入课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身体,从而获得系统的有关身体方面的知识。通过体验活动,从中感受人体这种对称结构的好处,从而教育学生自觉爱护自己的身体,并体会到身体有某些方面缺陷的残疾人的种种不方便,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对身体内部的观察,其重点并不在于学生对身体内部知道多少,而在于学生自己想办法感知内部各器官的存在。通过展示并介绍人体内部结构模型和骨骼模型,从而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兴趣。
结合《观察我们的身体》这节课的科学研究,我想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真正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
在教学前,我从多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根据自已
所在的大教育环境,在能够熟练地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
二、选材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突出材料的趣味性
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体构造平衡的好处,能使学生在无意识间便能全程参与到探究中来,这种没有强压灌的操作能更好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课堂上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表达和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学生在心情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师生间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课堂上,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如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验感受,学生敢说了,我再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构建结构性材料,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