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声音的传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声音的传播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5 21:3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声音的传播

【目标】
科学概念: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必须要介质,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导学视频学生跟着做振动音叉如何引起水波的实验,并对现象进行描述,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2、借助导学视频看老师演示实验,初步理解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3、借助导学视频与老师一起“玩土电话”游戏,描述声音是如何从一方传播到另一方的,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传播特点;
4、利用反馈练习检验微课堂学习情况;
5、利用拓展资料让学生对声音传播方面的知识知道得更多、更深。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重点】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母的传播需介质,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难点】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
【准备】
1、实验材料:
(1)、学生准备振动的音叉引起水波实验材料:音叉、装有水的水槽;
(2)、老师准备演示实验材料:真空罩、真空泵、蜂鸣器、闹钟、装水的水槽、塑料袋;
(3)师生共同准备做“土电话”的材料:两个纸杯、一根5米以上的绵线、两颗圆形针、牙签。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反馈练习、拓展资料、微课视频。
【过程】
引入
欢迎来到微课堂,同学们,你们在观看时可要与我一起动手做、认真观察、思考、表达哟!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们学习《声音的传播》本节课在第三章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知道了声音传播的特点,我们才能解释“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才能理解“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同的声音”因而,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样的时噪音,如何控制噪音等。
学情
1、前面我们研究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请说说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那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科学探究——研究振动物体与声波
(一)、探究实验—振动的音叉引起水波
D 1、介绍方法: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细致观察振动的音叉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E 2、交流、反馈: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所在中心一拨一拨地慢慢向四周传播,形成了一道道波纹。
3、总结: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向四周传播。
F(二)、声音会在什么条件下传播呢?
1、闹钟在真空罩中的实验
(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蜂鸣器,它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说说吗?(说明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
(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还听到声音吗?(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将风铃与玻璃瓶接触,现在听到了声音,说明了什么?(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G(4)、总结: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H 3、小游戏:接下来一起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1)、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两个纸杯作为话筒或听筒、一根约5米长的棉线或尼龙线作为电话线、两颗圆形针、牙签。
(2)、我们一起来做个“土电话”吧:
先用牙签分别将两个纸杯底各穿一个小孔;
然后将棉线穿过小孔并固定在回形针上。
(3)、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
1)说话小声,以听的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时,电话线要拉紧,不能松垮。
(4)、表达交流: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达到另一端的?
三、谈收获
1、总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气体、固体、液体),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反馈练习---说一说: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以下现象吗?
(1)、在电影里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人用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这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通话?
(3)、水中鱼被岸上行人的声音吓跑,这说明了什么?
四、拓展:
1、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单位:米/秒)
真空 0m/s(也就是不能传播) 空气(15℃)340m/s 空气(25℃)346m/s 软木500m/s 煤油(25℃)1324m/s 蒸馏水(25℃)1497m/s 海水(25℃)1531m/s 铜(棒)3750m/s 大理石 3810m/s 铝(棒)5000m/s 铁(棒)5200m/s 水 (常温)1500m/s
2、观看声音如何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微观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