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星地球检测题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9月26日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担任出舱航天员,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9月28日17时37分许,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顺利着落。
图1是“神舟七号绕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图2是“翟志刚成功出舱,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丙处是黑的,甲丁是亮的,乙处是甲丙的界线)”。图3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1-12题。
图2
图3
1.人类外太空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高真空、弱辐射、失重 B.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C.高真空、强辐射、月球引力 D.高真空、弱辐射、太阳引力
2.飞船发射时刻(9月25日晚9时)为9月25日的经度范围是
A、从15oW向东到180 B、从120oE向西到180
C、从160oE向东到180 D、从165oE向西到180
3.飞船飞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昼渐长 B、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C、赤道各地日出时,当地物体影子朝向西偏北 D、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逐渐减慢
4. 在神七发射后的第二天下午4:30将进行中国航天首次太空行走,此时纽约(74°W)的地方时间是
A、3时30分 B、3时34分 C、15时30分 D、15时34分
5.翟志刚出舱时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A.手中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B.阳光灿烂,天空蔚蓝
C.太阳照射下船体明亮 D.众多流星划过天幕
6.飞船绕地球运行周期是90分钟,图示时刻地球上180°经线正对远地点,飞船绕地球一周后,正对近地点的经线度数是
A.157.5°W B.157.5°E C.22.5°E D.22.5°W
7.关于图2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位于昼半球 B、乙处是晨昏线 C、丙处位于夜半球 D、此时北京处于夜半球
8.这副照片(图2)利用了下列那种技术拍摄的?
A、GIS地理信息系统 B、GPS全球定位系统
C、RS遥感技术 D、北斗定位系统
9.神舟七号发射升空时,地球位于(图3)公转轨道的
A.甲点附近 B.乙点附近 C.丙点附近 D.丁点附近
10.此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正处于
A.最快的阶段 B.最慢的阶段 C.由慢到快的阶段 D.由快到慢的阶段
11.图3中,当地球运行至甲点附近时
A.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B.北半球各地在6点钟前日出
C.地球公转线速度较快
D.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梅雨”
12.图4中各线表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与酒
泉当日(9月25)太阳高度变化较吻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某日酒泉昼长11︰20,西昌昼长11时40分。某航
天专家上午11︰00乘飞机从酒泉到西昌参观“嫦娥一
号”卫星发射,途中飞行3小时。据此和右图,回答
13-14题。
13.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为
A.11时40分 B.14时30分
C.11时30分 D.11时14分
14.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卫星发射条件好,下列关于其卫星发射条件的叙述,错误是
A.纬度位置低,海拔较高,可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
B.晴朗天气较多,发射窗口时间长
C.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发射场的总体布局
D.位于我国西部山地,利于国防需要
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我国将与俄罗斯合作共同开展火星探测活动,首个火星探测器——“荧火一号”将于2009的10月搭乘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回答第15-16题。
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质量
体积
大气
密度
大气主要成分
表面均温(℃)
自转
周期
公转
周期
地球
149.6
1.00
1.00
1.00
N2、O2
22
23时56分
1年
火星
227.9
0.11
0.150
0.01
CO2
—23
24时37分
1.9
15.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A.火星距日较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16.与地球相比,火星
A.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大,线速度小 B.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小,线速度大
C.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小,线速度小 D.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大,线速度大
中俄两国于2008年10月14日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 西侧靠近中国的一半岛屿归中国所有,该处将成为“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该日当太阳处于正南方向时,北京时间是11点。据此回答17-18题。
17.黑瞎子岛位于:
A.45°N,110°E B.48°21′N,115°E C.48°21′N,135°E D. 45°N,145°E
18.这一天: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广东省各地昼长夜短
C.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D.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19.右图是某地某日两个时刻太阳高度及方向示意图,据此可以推出该地纬度是
A.700N
B.750S
C.750 S
D.700N
东京时间2008年6月14日8:43,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
地震,震源位于地下15km处。日本气象厅此次在部分区域采用“紧急
地震速报”系统,为各地居民赢得了数秒不等的避震时间,从而大大
减轻了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图10实线为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
回答20-21题:
20.地震发生的当地地震台网通过“紧急地震速报系统”,为当地居民
紧急避险赢得时间约为:
A.1秒 B.4秒 C.8秒 D.12秒
21.地震发生时,当地在水中潜泳的人会感到: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晃后颠 D.先颠后晃
有三地同学设计一个“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在当地时间10:00—14:00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根1米长的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图表。图9为6月22日三个地区同学所提供的观测成果。根据资料回答22-23题。
22.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乙、甲
23.这一天三地日出方向在当地东北方向的是
A.甲、丙 B.乙 C.甲、乙、丙 D.丙
根据圣彼得堡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24-27题:
24.根据图推断,圣彼得堡的地理坐标为
A.53°26′N ,30°E B.53°26′N ,45°E
C.60°N, 30°E D.60°N ,45°E
25. 据图推断,中国南极长城站(62°12′59″S,58°57′53″W)在北京时间6月22日的夜长时间大约为
A.约22~23小时 B.约18~20小时
C.约24小时 D.约1~2小时
26.当圣彼得堡6月22日正午时,南极长城站的区时为
A.6月22日18时 B.6月22日6时
C.6月21日18时 D.6月21日10时
27. 圣彼得堡在每年夏天有“白夜”现象,即傍晚落日的余晖和第二天清晨的曙光连在一起。结合图1,分析此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白夜”现象即是极昼现象
B.“白夜”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白夜”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白夜”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逆辐射作用
北半球冬至日,北京7时33分日出、16时53分日落;下右图为40°N的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28-29题
28.此时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夜长分别为
A.1时40分,14时
B.10时20分,12时
C.2时20分,10时
D.2时20分,14时
29.当图中α的角度逐渐缩小至最小时,
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B.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不断缩小
D.华北地区进入沙尘暴高发季节
读右图,NS是1000E经线,S、N分别为南极点和北极点,K、Q、P分别是
NS、NK和NQ的中点,据此回答30-31题。
30.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800W,NP位于昼半球、PS位于夜半球,则下
列叙述的现象可信的是
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B.三峡水库处于“蓄清”阶段
C.盐城滩涂自然保护区有大量丹顶鹤活动 D.南京可能正处于梅雨期
31.若NK位于昼半球、KS位于夜半球,则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7时20分 B.13时20分 C.4时40分 D.19时40分
右图为甲(300N)、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32-34题。
3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150N B.150S
C.00 D.23026′N
33.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
A.正东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34.此时下列说法可能成立的是:
A.南极长城站正处在极夜期
B.我国华南地区正处在雨季
C.甲地农民正忙着播种小麦
D.开普敦天气炎热干旱
右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度,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在东半球。据此完成35-37题。
35.此时,B点的地方时是
A.4时 B.8时 C.10时 D.14时
36.此时,B点位于
A.晨线,昼长8小时 B.昏线,昼长8小时
C.昏线,夜长8小时 D.晨线,夜长8小时
37.该日,下列地点最先见到日出的是
A.成都 B.昆明 C.新加坡 D.新西兰
读右图,判断38-40题。(阴影部分为黑夜)
3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60°E,20°S B.60°W,20°N
C.90°E,0° D.90°E,20°S
39.该图显示的时间及地理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显示的日期是12月22日
B.该图显示北京时间是4时
C.此时武汉的黑夜可能正逐日变长
D.此时是观察南极极光的最佳时机
40.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最短距离少于3000千米
B.这天日出时间甲地比乙地早
C.这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甲地比乙地小
D.一年当中有3个月正午太阳高度角甲地比乙地大
41.下图为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L1、L2的所在的纬度:L1为________,L2为_________。
(2).指出h1、h2的数值:h1为________,h2为_________。
(3).在图中绘出23O26’N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折线。
(4).当全球昼夜平分时L1.L2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L1为______,L2为______。
(5).某地正午竿影有时朝北,有时朝南,且朝北的时间更长,则该地位于_______和_________两条纬度之间。
42. 如右图所示,B点为极点,地球表面A、B、C三地的太阳高度角均为0°,弧AC和弧CD的弧长相等,C点经度为120°E,此时某同学在C点正南2220千米处的E点观察到北极星的仰角为50°,且地方时为0时,据此回答:
(1).据图和题目信息分析B为 (北极点或南极点)
(2).C点的纬度为 。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4).此时的日期可能为( )
A. 3月、4月 B. 6月、7月 C. 9月、10月 D .12月、1月
43.读某季节某日地球上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表,完成下列要求。(5分)
纬线
23°26′S
66°34′N
66°34′S
90°N
正午太阳高度
43°08′
46°52′
0°
23°26′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请在下图中画出此刻夜半球(用斜线表示)范围。(图中虚线为南北极圈)。
(3).该日,当太阳直射西十区的中央经线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 。
(4).该季节,亚欧大陆东岸10°N~20°N之间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非洲大陆10°S~20°S之间地区的气候成因是_______________。
44.右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
(2).④地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3).若②③两点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
(4).下图中能够正确的反映该日P点太阳高度变化情况的是( )
(5).关于图中各点的正确叙述是 ( )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约1小时
B.任何一日①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都约为36.5°
C.③地位于①地的东北方
D.①点的地转偏向力比②③④各点都大
45. 材料一 2007年,我国回复对东极—黑瞎子岛(大约一半)主权的拥有,是继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之后,又一块游离多年的中国领土,回归中国版图。但这也意味着,在中国的地图上,“雄鸡”的鸡冠将被切去最东边的一个角。如图:
材料二 如右图,A,B在同一纬线上,黑瞎子岛处在C点,PA,P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回答下列问题。
(1). 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P点的纬度是 ?
(2). 若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度,则A点可能
位于 附近。
A.东京 B.喀什 C.华盛顿 D.罗马
(3). 这一天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是 。
(4). 这一天下列现象哪些是真的?( )
A.北极科学考察活动繁忙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法国境内的勃朗峰雪线下降 D.新疆山麓牧场牛羊满山坡
第一章 行星地球检测题【参考答案】
1-10 BDCBC DACDC 11-20 CDDCA CCABB
21-30 BCCCA BCDAD 31-40 AABBB ADACC
41.(1).0° 90°N (2).66° 23°26’ (3).(略)
(4).90° 0° (5).赤道 北归线
42.(1)、北极点; (2)、70°N; (3)、20°N,60°W; (4)、B
43.(1).23°26′N (2)见右图
(3).30°E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或180°经线向西
至30°E经线
(4).高温多雨;受信风带控制
44.(1).20点 (2).60°S, 0°E
(3).D (4).C (5).B
45.(1).(45°W,20°N) 70°N (2).B
(3).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4).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