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空气与氧气-空气的成分(同步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1.1空气与氧气-空气的成分(同步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7 22:03:32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下
3.1.1空气与氧气-空气的成分
单项选择题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5.?空气中含量较多,可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氢气
6?.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7.?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可防止瓶底炸裂
B.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已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关于实验,有如下说法:①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②实验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③实验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实验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五分之一体积的氧气,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9?.在一只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
A.水炭 B.铁丝 C.红磷 D.硫磺
10.?空气的成分中,约占总体积0.94%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A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氮气占78%,故选项符合题意. B、氧气占21%,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B
解析:空气中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含量如下: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故选B
3. A
解析:A、氮气大约占78%,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故选项正确; B、氧气大约占21%,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大约占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大约占0.94%,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活泼,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 A
解析: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错误,因为氧气1/5,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正确,故选项错误; C、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 C
解析:A、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不能做保护气,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某些金属反应,不能做焊接金属保护气,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故选项正确; D、氢气能做燃料和还原剂,不能做保护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 C
解析: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的量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全部消耗掉,进入水偏少,<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 D
解析:A、由于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可防止瓶底炸裂,也可以快速的降温,故说法正确; B、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若不足,会使结果偏小,故说法正确; 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否则会使空气逸出,使结果偏大,故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的现象应是大量的白烟,没有雾;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瓶内气压高,会使结果偏小,故说法错误; 故选项为:D.
8. D
解析: ①应该在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才能读数,故①说法错误; ②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故②说法正确;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2Cu+O2
2CuO),所以铜丝表面由光滑的红色变成黑色,故③说法正确; ④实验过程中为了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耗尽,加入的红磷和铜丝必须是过量的,故④说法错误; 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五分之一体积的氧气,故⑤说法正确. 故选:D.
9. C
解析: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了氧气,增加其他气体成分,故选项错误. B、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其中的氧气,故选项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能除去其中的氧气,又没有增加其他气体成分,故选项正确. D、硫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了氧气,增加其他气体成分,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 C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N2占78%,故选项错误. B、O2占21%,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正确. D、CO2占0.03%,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课件17张PPT。浙教版《科学》空气与氧气1授课:小慧老师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604010204Z82030101XHH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www.moocun.com —— 空气的成分目标1.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检验空气中主要成分的方法;
2.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2、如何用塑料袋和玻璃瓶来
收集教室里的空气?1、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你对空气有多少了解  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如图所示,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入石灰水中,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
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
2.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把一根然着的木条先后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两个集气瓶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 。合理的解释是 。【活动】CO2变浑浊,但速度比较慢。不相同,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空气中氧气浓度低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思考与讨论】从冰箱拿出的冷饮料瓶不一会儿会在外壁结许多无色小液滴。将松脆的饼干暴露在空气中,没过多久就变得软了。把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放在空气中,过段时间由白色变成蓝色。+ H2O通过以上的活动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含有CO2、O2和水蒸气等。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19世纪末,科学家又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氦、氩、氙等稀有气体,此外还有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杂质。空气成分空气中混有多种不同的气体。那么不同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分别是多少呢?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提示:1、空气中氧气会助燃;
2、氧气助燃后若生成固体,瓶内气压会减小;
3、使用转换法可将难直接测量的量测出来。实验设计思路:选择一种物质(红磷)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但又不生成别的气体,从而形成一个装置内外的压强差,使水倒流回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实验生成大量白烟
(P2O5小颗粒)实验设计装置图:实验过程实验现象:水倒流且约占原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约为五分之一实验成功的关键1.装置不能漏气(检查气密性)2.集气瓶中加少量水(降温、吸收有害的白烟)3.红磷应过量(将氧气充分反应完)5.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4.待装置冷却后,方可打开止水夹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可能有哪些原因呢?(1)装置漏气;(2)红磷量不足;(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燃着的红磷伸入太慢……若进入水的体积大于1/5呢?大量实验测定表明,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0.04%、水蒸气等其他气体和杂质0.93%。空气各成分的含量练习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C 小结1.空气中成分的证明2.空气中成分含量的测定(氧气21%,氮气78%)红磷燃烧实验;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 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