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全球人口突破65亿
新华社电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2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人口数量2005年12月19日突破65亿,预计将在2012年到2013年间突破70亿。 数据显示,扣除死亡人数后,全球人口大约每年增加7500万。全球人口增长在20世纪一直呈加速状态。不过,随着妇女生育率的下降,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放慢。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 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的第十三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向宝宝颁发了中国第13亿个公民荣誉证书,并向孩子的父亲赠送了婴儿用品。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材料一
人口自然增长是指某时期某人口中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余数(或差额)。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公式: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10030151212二、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
1、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时间)不同1、人口数量少,增长缓慢。2、人口数量较多,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因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率,食物供应稳定而可靠,人口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对利用适应自然环境和防御灾害疾病的能力,死亡率下降较快。两级台阶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低,战争频繁3.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1、200000×2%=4000人200000×(1+2%)10=4145243799×1.7%=2、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2437992、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空间特征到200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排序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大洋洲。到195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按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排列顺序: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人口增长很快,新增人口发展中国家占80%以上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将趋于缓慢说明发达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①经济发达
②教育文化水平高
③社会福利保障完善
④生育观念淡薄①政治上独立
②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促使死亡率下降,生育率高两类国家人口增长情况比较表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太慢: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空间得
不到合理利用;人口老龄化,个人及社会赡养负担增加,社会
福利和保障面临的压力增大,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太快: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
住行、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各方面的社会开支扩大,压力
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
资源需求增大,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增多,造成资源
和环境问题,人地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材料二 现金津贴 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
材料三 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
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对夫妇只有1.8个孩子。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在德国每年有14.5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
发达国家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发展中国家应该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1、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高低
2、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
3、政治与国家政策
4、人口基数尽管全球有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率下降,但人口数量增长没有同步下降。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的。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人口自然增长规律的概括。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即“高高低”。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即“高低高”。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即“三低”。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读图分析这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逐步过渡。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导致死亡率从原始的较高水平降低下来。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2、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原因:工业革命后,不同国家、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扩大,二战后尤甚。
具体表现:
①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②大多发展中国家:还处于传统型。
③总体来看: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④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方法技巧:如何确定人口增长模式? 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着现代型和传统型两种增长模式,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并且可以把1%作为二者的划分界线。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则是传统型;若小于1%,则是现代型。工业化的发展,开垦新土地受到限制,开始城市化过程;伴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妇女地位提高,传统的生育观念有较大改变;社会福利提高避孕节育措施日益普及,生育率大大下降。现代型二战以后工业化开始,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死亡率下降。传统型工业化期间在普通农民中实行土地私有制,劳动力需求量大,人口出生率高;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人口死亡率也高。原始型18世纪中期人口变化的原因人口增长模式时期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生产力水平---工业化c死亡率低生产力水平---城市化c出生率低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欠发达、社会福利保障不完善、教育水平低、传统生育观的影响等 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判断1—2题:巩固练习题1、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CA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412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 9 一11题。
9 .图中 ③ 比 ① 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6%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10 .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个国家中,
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
② 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12.世界每年的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
家占到了 以上:
A . 50 % B . 60 %
C . 70 % D . 80 %知识拓展: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从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直观地表示人口的年龄结构。这种图称为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它为研究人口年龄结构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手段。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或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人口学家还常常按人类生命史不同阶段分组,一般分为未成年(0~14岁)、
青壮年(15~64岁)和老年(65岁以上)三组,按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又分为
增长型(快增长和慢增长型)、静止型(零增长型)和缩减型(负增长型)等几种。下图为四种人口金字塔的模型1、快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金字塔基底宽阔,15岁以下年龄组占人口比重大而塔顶尖细,65岁以上人口组所占比例小,表明具有人口迅速增长的强大动力2、慢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金字塔塔基不宽,向上逐渐变窄,表明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增长3、零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塔基与塔身几乎等宽,塔顶逐渐变窄。 4、负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塔基最窄,塔顶较宽,略呈纺锤状,人口增长动力不足。综合题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俄罗斯 人口老龄化实施计划生育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