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人口的空间变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8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4-03 19: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点解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人口迁移的判别;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世界和中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
跨越国界或行政区界;
居住地发生改变;
历时长期性或永久性。A1——B1,C1——A2 A1——A2,C1——C2是人口迁移不是人口迁移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km以上例:下列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C2、人口迁移的分类:人口迁移有多种分类标准,最常用的是根据地理范围和迁移方向进行划分:
(1)按地理范围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省际迁移、县际迁移)
(2)按迁移方向划分:
从农村到农村
从农村到城市(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从城市到农村(以发达国家为主)
从城市到城市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亚、非、拉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中国古代人口迁移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大批迁移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4、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中国近代国内人口迁移中国近代国内人口迁移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变化(自发流动)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由东部地区迁往西北和东北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4、人口迁移的影响①为迁入地提高大量廉价的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人口的迁入,人口密度增加,加大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对就业、住房、交通、卫生和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压力。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可以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土壤、淡水、矿产资源、气候、自然灾害。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变化;
其他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案例:美国的人口迁移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1)气候:西部和南部阳光充足,环境洁净优美,东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被称为“冷冻地带”;
(2)环境:东北部地区工业饱和,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
(3)经济:南部和西部资源丰富,环境洁净优美,有利于新兴工业和旅游业发展(休斯敦、旧金山“硅谷”)。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考点解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及其制约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1、环境承载力(1)概念:
一般来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
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该国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大人口容量(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3)特征: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的消费水平等也在不断变化——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
但在具体确定的时期内,资源基础和潜力、科技发展水平相对稳定以及人口的消费水平变化不大,这就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稳定性。
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区域在目前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是由该区域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C.科技越发达,该区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D.人口数量的具体估计值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B3、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容量。
(2)特点:
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1.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面,则该图可能表示
A.此图表示人口从北美迁往拉美 
B.此图表示人口从亚洲迁往拉美
C.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
D.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C练一练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最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上海流往河南
C.从广东流往四川  D.从江苏流往重庆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CA4.阶段③最有可能是
A.原始农业阶段
B.种植业阶段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5.影响③④阶段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战争
C.国家政策
D.社会经济读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回答4—5题:CD6.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文化教育发达
C.土壤盐渍化 D.老龄化
7.2001年阿富汗难民迁人巴基斯坦的中间阻力最有可能是
A.交通不便 B.国家政策
C.气候干旱 D.地形崎岖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图三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十”号表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0”表示无关的因素。据此回答6—7题: CB8、2001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A. 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D9.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下面是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D10.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动机是( )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下面是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C表1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1~12题。表11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1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CA13.在“木桶效应”中,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的资源种类,则木桶的“短板”决定
A.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
B.环境合理人口容量的多少
C.环境最适宜人口容量的多少
D.环境合理承载力的大小A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 14 一16题。
14 .图中 ③ 比 ① 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6%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15.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个国家中,
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
② 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17.世界每年的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
家占到了 以上:
A . 50 % B . 60 %
C . 70 % D . 80 %ACAD人口金字塔的模型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 (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 (2)B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______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3)人口增长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就业困难 人均资源减少 影响经济发展、生活质量下降、影响社会安定 现代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或兵源不足 社会负担加重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图中A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老龄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