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培养关爱生物的情感。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学习重难点】
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培养关爱生物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课前延伸
1.观察课本,说出你认识的生物名称,如: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多万种,包括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细菌、病毒等。
3.生物具有如下生命现象(即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于非生物:
①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现象,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_____________物质,同时排出体内的_____________;
②生物能够_____________,由小长大;
③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通过_____________产生后代;
④亲代与后代之间表现出既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现象;
⑤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二、课内探究
1.观察课本图1.1-1说出图中生物的名称,并列举出生活中熟悉的其它生物。查资料将你知道的生物分类。
2.观察图1.1-2,小组讨论归纳生物共有的生命现象,并举例说明。
3.根据日常观察和了解,谈谈你所在社区里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二者有哪些区别?(学会辨别生物与非生物)
三、知识归纳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
2.生物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基本特征)。
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作用(呼吸、排泄等)。
2.生物体都有_____、_____和生殖的现象。
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4.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5.除病毒外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_____,也能影响______。
【达标检测】
一、我能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 ( )
2.植物具有应激性。 ( )
3.只有动物才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 )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具有繁殖现象。 ( )
二、请你选择
1.蘑菇属于(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C.生物的消化和吸收 D.生物的组成和分类
3.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 )
A.需要营养物质 B.能由小长大
C.能繁殖后代 D.能排除废物
4.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B.钟乳石由小变大?
C.小狗排尿 D.人晕车呕吐?
5.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D.鸟产卵?
6.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基础是( )
A.遗传 B.变异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7.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螺旋藻 B.电脑病毒
C.细菌 D.水稻
8.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生物的生活环境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
3.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阅读课文并结合生物圈示意图。
1.生物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生物圈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二)阅读课文,并分析孔雀及野大豆的栖息地特点。
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栖息地。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3.孔雀的栖息地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环境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野大豆的栖息地之一是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环境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栖息地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6.目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合作探究
1.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观察图1.1-6的图片,分析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图1.1-6所示4种生物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
(2)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三、精讲点拨
栖息地的特征有哪些?
四、拓展延伸
1.为什么月球上没有生物?
2.大熊猫为什么会濒临灭绝而被称为“国宝”呢?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学习目标】
1.概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2.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习重难点】
1.概述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2.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
3.明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
1.探点一:关于巴斯德实验。
仔细体会巴斯德关于“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还是来自肉汤本身”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思考: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使肉汤腐败的微生物是来自____________还是从空气进入的。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先期的研究,作出科学假设是:肉汤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____________。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妙在:空气可以进入,但空气中的____________不能进入。
(3)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4)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以得的结论是:使肉汤腐败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而不是来自肉汤本身。
2.探点二:探究的基本过程。
巴斯德证明自己假设的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由此可总结出(小组讨论解决):
(1)科学探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过程。
(2)体会每个过程的意义: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____________,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____________。探究计划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3)通过巴斯德的实验,你认为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的假设一定会与实验结论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应该如何处理?(不一定,如果不一致,尊重实验结论,应大胆修正实验假设。)
3.探点三:探究的常用方法。
小组共同搜集资料,总结探究方法。
(1)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法、____________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2)在课本上标明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并注意区分。
【达标检测】
1.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分类法
2.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作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描写记录法
3.下列研究动物的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用照相机拍摄老虎的运动,研究老虎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远镜观察乌鸦在繁殖季节的活动,并如实记录
C.动物园通过闭路电视研究熊猫生育幼崽的过程
D.用超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的反应
4.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人口普查常用的探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资料分析法
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临朐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最好的方法是( )
A.分类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学习目标】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功能,了解其他研究工具。
2.学习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爱护显微镜等研究工具。
【学习重难点】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在使用时能_____________物像。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在使用时使物像_____________。
2.目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物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如下:
目镜是_____________,其中高倍是_____________,低倍是_____________。
物镜是_____________,其中高倍是_____________,低倍是_____________。
3.转换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遮光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反面有_____________,可分为_____________(光线暗时用)和_____________(光线亮时用)。
5.反光镜有两面,即_____________(光线暗时用)和_____________(光线亮时用)。
6.通光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忆窍门:显微镜结构原理歌诀:
显微镜、要牢记,镜座镜柱和镜臂。
载物台、遮光器,准焦螺旋分粗细。
目物镜头和镜筒,反光镜和转换器。
目物相乘倍数见,倍高物大数少暗。
目镜长低物长高,倍高物镜离标近。
7.显微镜使用部分:
(1)取镜时可概括为:右握左托略偏左,即:右手握住_____________,左手托住_____________,把显微镜放在_____________的位置。
(2)对光时可概括为:三转三找,即:一转转换器,找_____________;二转遮光器,找_____________;三转反光镜,找_____________,直到出现一个_____________的视野。
(3)观察时可概括为:放→压→降→升→调,即:在载物台上放上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压住标本→把_____________降到最低处(侧视物镜)→缓缓上升_____________(左眼同时观察目镜)→发现_____________→调节_____________准焦螺旋→使物像更_____________。
(4)移动标本时可概括为:偏哪往哪移,即: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偏什么方向就向什么方向移动标本。
例如,甲图物像位于视野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乙图),装片应向_____________方移动。
(5)整理和存放。
记忆窍门:显微镜的使用歌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两眼睁开,左眼看。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能用低镜勿用高,操作规程要记牢。
禁受抚摸目物镜,擦镜纸擦效果好。
勿乱转焦转换器,载物台保洁干燥。
取送镜时轻拿放,右手握臂左托座。
对光观察先上下,先低后高最基本。
实验完毕复原样,送回原处保存好。
8.其他常用研究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写出下图中划线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下表是显微镜使用中的目的及对应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目的
操作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转动转换器
使物像更清晰
转动细准焦螺旋
调节物像大小
转动遮光器
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
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
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5×。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 )
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C.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D.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观察仪器。显
微镜在对光时应先转动( )
A.粗准焦螺旋 B.转换器 C.遮光器 D.反光镜
5.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 )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6.一台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如果想使物像放大50倍,应选择哪组
镜头( )
A.①和② B.④和⑤ C.①和⑤ D.③和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