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识别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说出各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各种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之处。
【学习重难点】
重点:六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知识导学
(提示:标▲是重点掌握内容)
(一)腔肠动物。
▲1.代表动物:水螅,生活环境:水草丰茂的____________。
2.结构:身体由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体壁构成。
3.主要特征:结构简单的____________动物,身体呈____________状,体壁由____________构成,消化腔____________。
4.其他腔肠动物:桃花水母、____________、海葵、____________。
(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扁形动物:生活环境:多数营____________生活。主要特征:身体____________,有口无____________的多细胞动物。举例:涡虫、绦虫和____________。
2.线形动物:生活环境:通常生活在____________中,有些种类____________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两头尖,有口有________。举例:秀丽隐杆线虫、____________等。
▲3.环节动物:生活环境:_________中和________的陆地。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__构成,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更加灵活。举例:蚯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合作交流:
(1)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2)蚯蚓如何运动?
(3)为什么蚯蚓在大雨过后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主要特征:身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贝壳。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____________,呈现出年轮般的____________。举例:蜗牛、河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节肢动物:代表动物——蝗虫。
(1)生活环境:陆地飞行。____________动物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类无脊椎动物。
(2)形态结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胸部具有三对_________,两对_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____________的蒸发。
(3)生理:运动——用三对足两对翅运动。前足中足爬行,后足跳跃。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后翅,起保护作用。后翅膜质宽大,适于飞翔。呼吸——体外有10对气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用____________呼吸。
(4)主要特征:身体____________,足和触角均____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____。
二、知识建构
▲填表比较六类无脊椎动物生活环境与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达标检测】
1.自然界中,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 )
A.5% B.95%
C.15% D.85%
2.海葵的身体( )
A.上下对称 B.两侧对称
C.辐射对称 D.不对称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身体( )
A.有口无肛门 B.有口有肛门
C.无口无肛门 D.无口有肛门
4.蚯蚓的环带靠近它的( )
A.前端 B.后端
C.中部 D.前、后端各一个
5.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不久就会死亡的原因是( )
A.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 B.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C.血液循环不通畅 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6.蝗虫身体体表坚硬的部分是蝗虫的( )
A.角质层 B.骨
C.外骨骼 D.皮肤
7.夏天,雨后蚯蚓钻到地面上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未解决的问题:
9.反思总结:总结你的收获。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目标】
1.掌握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描述鲫鱼、青蛙、爬行类、家鸽、家兔和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了解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常见的种类。
3.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学习重难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根据动物体中有________,将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主要类群。
2.脊椎动物按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类群。
(一)鱼类:
1.鱼类特点:终生生活在___中,身体呈_____形,体表大多覆盖着_____,用____呼吸,用____游泳,体内有一条由许多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_,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鱼类是_______动物。
2.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二)两栖类:
1.幼体生活在______中,用___呼吸,用____游泳。
2.成体既可生活在____中,也可生活在_____上,用_____呼吸,皮肤_____且_______,能够辅助________。
3.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爬行类:
1.爬行动物的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着________,用___呼吸,____上产卵,其卵有坚韧的_____,是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2.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体温随着________的变化而改变,都属于____动物。
(四)鸟类:
1.鸟类有_____的喙;身体呈_____型,前肢变成翼;有的骨_____,有的骨愈合;直肠____,能减轻体重;____呼吸;体表被覆_____,具有保温作用;体温_____。
2.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哺乳类:
1.体表_____,具有保温作用;牙齿______,食性复杂;大脑_____;体内有_______,用______呼吸;_________的生殖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体温________。
2.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鲫鱼有哪些特征使它适宜游泳?
2.两栖动物有哪些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3.家鸽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其飞行生活有什么意义?
4.家兔的结构特点?
【达标检测】
1.鱼鳃是由( )组成的。
A.鳃丝 B.鳃耙、鳃弓
C.鳃丝、鳃弓 D.鳃丝、鳃耙、鳃弓
2.下列哪项不是家鸽外部形态中适于飞行的特点( )
A.身体呈流线型 B.体表被覆羽毛
C.前肢变成翼 D.双重呼吸
3.水中的氧气进入鱼体内的途径是( )
A.水→口→鳃→血液
B.水→鳃→血液
C.水→鼻→鳃→血液
D.水→口→鼻→鳃→血液
4.下列叙述中与鲫鱼适于水中生活无关的形态特征是( )
A.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
B.身体呈梭形
C.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D.身体的两侧有侧线
5.对两栖动物中的“两栖”含义的理解最正确的( )
A.幼体生活在水中
B.有时生活在水中,有时生活在陆地
C.主要生活在水中,也可以在陆地生活
D.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
6.爬行动物是指( )
A.只能在陆地上爬着行走的动物
B.体表有鳞片,用肺呼吸,卵生的一类脊椎动物
C.体表有黏液的动物
D.四肢短小,爬行缓慢的动物
7.家鸽骨骼的特征是( )
A.厚而坚固 B.薄而轻,长骨中空
C.长骨较厚,骨髓发达 D.厚而轻
8.家鸽的双重呼吸是指( )
A.肺和气囊都能进行呼吸 B.肺和气管都能进行呼吸
C.只有吸气时肺内才进行气体交换 D.在吸气和呼气时肺内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9.杀鸡时,常在其肌胃内发现许多沙砾,这些沙砾( )
A.是鸡在饥饿时吞入胃内的 B.是鸡获得矿质元素的重要途径
C.用于磨碎食物,帮助消化 D.用于平衡身体,使飞行平稳
10.家兔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A.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B.卵生孵化
C.胎生哺乳 D.卵生哺乳
11.下列哪种不是鸟类:( )
A.家鸽 B.野鸭 C.褐马鸡 D.蝙蝠
动物的运动
【学习目标】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说明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通过实验、动手制作模型等方式培养自己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
4.总结运动的完成过程。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
2.总结运动的完成过程。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学
1.观察课本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图片,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式。除此之外,你还能再举出其他的运动方式吗?
2.阅读课本运动的基础部分,完成下列内容。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骨骼。
(2)骨连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阅读课本“运动的实现”部分,寻找下面几个题的最佳答案。
(1)骨骼肌有什么特性?
(2)归纳屈肘、伸肘运动是如何完成的:
屈肘时:_______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_______舒张。
伸肘时:_______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_______舒张。
(3)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过程是怎样的?
二、利用小组的力量,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思考关节各部分结构有什么作用?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_________________关节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节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节软骨: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关节能够既牢固又灵活?
3.一块骨骼肌能附着在一块骨上吗?
【达标检测】
1.将骨骼肌连结在骨上的结构是( )
A.关节囊 B.韧带 C.肌腱 D.肌腹
2.关节既灵活又牢固,与此功能无关的是( )
A.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光滑软骨 B.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C.关节囊及外面的韧带有一定的伸展性 D.关节囊周围的肌肉能够收缩
3.右图表示人体某种动物的产生情况,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1]_________处于__________状态,[2]_________处于__________状态,该图表示人正在做_________动作。
(2)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__________,在完成动作时,收缩的部分是___________。
(3)人体要完成各种动作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以及___________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动物的行为
【学习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的独特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难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学
1.认真阅读课本有关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部分的内容,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的学习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本分析讨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呢?哪些是学习行为呢?
(5)课本分析讨论中的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
2.读课本社会行为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例子)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往往有明显的_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__,有些群体内还存在有明显的__________。
(3)群体信息交流:动物进行分工合作时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以及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
(4)意义:认识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控制和防范____________,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____________。
二、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1.请同学们利用小组的力量来解决下列问题。
(1)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比表格。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适应特征
进化趋势
(2)每个同学各举一例与大家分享:
【达标检测】
1.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家兔的心脏不停地跳动
B.家犬见到生人狂叫
C.小牛逐渐长大
D.牛越来越健壮
2.下列哪项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
A.都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并且都离不开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
B.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C.动物的复杂行为都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共同完成
D.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且是由动物身体里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3.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C.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
4.下列成群飞行的昆虫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蚊子
B.苍蝇
C.蜜蜂
D.蜻蜓
5.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散养的鸡群聚集在山间觅食
B.繁殖期到来,鸽群中多对家鸽完成交配
C.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
D.一只旱獭正站在高处为取食的同伴站岗放哨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提高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并能够从自己的言行和身边的小事出发,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2.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难点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动物必须以______________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_________转变成自身能够______________。
2.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_________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动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产生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排出的粪便及其遗体经过其他生物的分解后,也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物质反过来又可以被植物利用。
3.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它们对维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_________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合作学习
1.观察并分析图2.2—35回答:
(1)自然界中动物之间以及动物和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能分析并概括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作用吗?
2.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为什么?
3.观察并分析图2.2—36,图中说明了动物与植物的繁衍有哪些关系?
达标检测
1.在自然界中,动物为植物提供了( )
A.有机物和能量 B.水分和无机盐
C.氧气和无机盐 D.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2.下列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部分动物对人类是有害的
B.某些动物可以为人类提供珍贵的药材
C.人类的食物有些来自动物
D.某些动物可以供人类观赏
3.在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里,人们常常放养许多蜜蜂。其主要目的是( )
A.为了获得蜂蜜 B.为了观赏
C.为了帮蔬菜传粉 D.为了获得大量的蜜蜂
4.下列选项中,对农作物都有害的一组动物是( )
A.老鼠、蜘蛛、蚯蚓 B.蝗虫、老鼠、棉铃虫
C.蜻蜓、蚜虫、苍蝇 D.蜘蛛、棉铃虫、蚯蚓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的是( )
A.动物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B.动物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C.对人类有害的动物在生物圈中没什么作用
D.动物的活动能影响植物的繁衍生息
6.拓展延伸:
(1)人类是否可以将苍蝇和蚊子赶尽杀绝?
(2)如果生物圈中完全没有动物,植物能否生存至今,或者说这样的生物圈能否存在至今?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