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学习目标】
1.描述病毒的特征。
2.列举几种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病毒。
3.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4.养成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病毒的基本形态。
2.病毒的结构组成。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病毒的生活。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只有由_____构成的外壳和由_____组成的核心。所以说,病毒是一类_____的生物。
2.病毒_____独立生活,必须_____在其他生物的_____里。
3.病毒分类的依据是_____不同。种类有_____病毒、_____病毒、_____病毒。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
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的“相关链接”了解病毒的发现史。
2.合作交流:比较细菌和病毒的大小,观察病毒要用什么工具?
(二)熟悉各种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的形态,说出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及其种类。
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题目:
(1)病毒的形体微小,通常只能借助__________才能观察到它们。它们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读图2.3—2几种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分析三种病毒的结构图,找出共同点,归纳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是一类不具有______结构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一般由________和_______组成。
(3)提出疑问:病毒身体结构如此简单,要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
病毒必须___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__________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活的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病毒是以___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增殖的。
(4)提出疑问:病毒怎样分类?依据是什么?
病毒种类很多,但一种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根据它们______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__________)。
2.合作交流。
思考和讨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它为什么还属于生物呢?
(三)举例说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合作交流:
(1)病毒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2)在与病毒作斗争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病毒有益的一面。你能举出实例吗?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完成题目。
有益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害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 )
A.自养腐生 B.异养腐生
C.异养寄生 D.自养寄生
2.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3.噬菌体是( )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病菌
4.艾滋病病毒类型属于(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噬菌体?
5.自然界中形体最小的生物是( )
A.病毒 B.球形菌
C.杆菌 D.酵母菌
6.以下对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病毒不具有严整结构
C.病毒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存 D.同一病毒内不会同时具有DNA和RNA
7.下列不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是( )
A.烟草花叶病 B.流行性感冒
C.鸡瘟和猪瘟 D.痢疾
8.下列病毒的类型中,错误的是( )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真菌病毒 D.噬菌体
9.课后拓展。
病毒的防治:
人类病毒的种类很多,感染的范围很广。在控制病毒感染时,主要采取广泛使用疫苗的方法。
疫苗有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活疫苗是选用人工变异的方法或直接从自然界选择出来的基本无毒或毒力高度减弱的活的微生物制成的预防制剂。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牛痘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由于活疫苗进入人体内有一定底繁殖力,因此只须接种一次,持续时间长,一般可长达3-5年,免疫效果好。死疫苗是运用免疫原性高而毒性强的细菌、病毒等,经人工大量培养,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后制成的预防制剂。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伤寒、霍乱、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疫苗等。此疫苗由于病原微生物已被杀死,不能繁殖,所以用量大,免疫时间短。
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长春、武汉、兰州、成都等地建立了生物制品研究所,专门进行各类疫苗的研制和生产。我国自1950年起普及牛痘、卡介苗、百日咳菌苗及白喉类毒素的预防接种,1960年以后扩展到麻疹、破伤风和脊髓灰质炎等预防制剂的接种,使这些疾病在我国广大地区得到控制。
锦囊妙招:
病毒身体太微小,电子显微镜才能找;
病毒结构太简单,外是蛋白内遗传;
病毒生活太聪明,不是自养是寄生;
病毒繁殖太稀奇,不是分裂是复制;
与人关系太紧密,不只有利也有弊。
细菌
【学习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学习过程】
一、细菌的形态
阅读教材,结合教材上的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讨论: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
(2)转换高倍物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扳动物镜?
二、细菌的结构
阅读教材并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识记各结构名称。回答以下问题:
各种细菌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细菌的细胞中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构成,但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细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殊结构。
三、细菌的生命活动
阅读教材并观图理解后回答问题:
1.从细菌结构上看,大多数细菌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营腐生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或营寄生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的繁殖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进行的,分裂时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两个__________。
3.当环境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形成一个椭圆型的休眠体,叫__________。一个细菌只能形成________个芽孢,一个芽孢也只能形成________个细菌。
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1.__________能使人得结核病,__________使人得肺炎。__________能使人得细菌性痢疾,__________能使食物腐败。
2.小组讨论,交流,得结论:
为什么罐头食品、腌肉、腊肉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而食物在夏秋季节会很快腐败?探讨日常生活中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达标检测】
一、选择
1.下列哪一项结构属于所有细菌都具备的( )
A.鞭毛 B.荚膜
C.形成的细胞核 D.未成型的细胞核
2.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
A.甲烷细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软腐病细菌
3.大量的细菌能使食物迅速变质,食品在冰箱内一段时间不变质,主要原因是在冰箱这环境中( )
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 D.细菌都冻死了
4.酸牛奶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这主要是在牛奶中加入了某种菌,这种菌是( )
A.乳酸细菌 B.醋酸杆菌
C.酵母菌 D.棒状杆菌
5.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芽孢可以度过不良环境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 D.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二、填空
1.细菌有三种形态,能引起咽喉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呈__________,大肠杆菌呈__________,小螺菌呈__________。
2.细菌的以下特点与它们的广泛分布有关:
细菌个体__________,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进行__________生殖,速度快,数量多。能形成休眠体__________,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__________。
真菌
【学习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识别常见的真菌并说出其营养生殖方式。
2.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使用放大镜观察霉菌的形态。
3.关注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识别常见的真菌并说出其营养生殖方式。
2.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使用放大镜观察霉菌的形态。
【学习过程】
一、探点一:真菌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
1.酵母菌属于________单细胞生物,霉菌、蘑菇等真菌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________构成的。
2.写出下列两图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3.真菌的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
4.真菌的繁殖方式:______________。
5.在观察酵母菌实验中,某小组看到了酵母菌有两个细胞或三个细胞,甚至五个细胞连在一起的个体(如下图),为什么视野中会出现这种现象?
6.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拿取蘑菇的时候,有时会发现有褐色的东西留在手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二、探点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些真菌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但有些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________可以食用,利用________可以生产青霉素,人们平时作馒头、面包、酿酒离不开________;利用________可以防治农业害虫。
2.白僵茵的生活方式是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与植物细胞相比较,酵母菌细胞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
2.腐烂的水果上长出的“毛毛”属于( )
A.细菌 B.真菌 C.植物 D.病毒
3.久放的桔子上常会长出灰绿色斑块,这些斑块通常是( )
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桔草杆菌
4.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腐烂的水果能散发出酒味,引起这种变化的生物是( )
A.细菌 B.青霉 C.酵母菌 D.曲霉
5.蘑菇经常出现在森林中,但是它却不是植物,原因是( )
A.蘑菇细胞中没有细胞壁 B.蘑菇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C.蘑菇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D.蘑菇细胞中没有菌丝
6.酿制甘甜的葡萄美酒,主要利用( )
A.甲烷细菌 B.枯草杆菌 C.霉菌 D.酵母菌
7.下列生活现象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是( )
A.皮肤受伤后发炎 B.有些人的脸上长癣
C.夏天的饭菜变馊 D.死亡的动物尸体腐烂
8.真菌比细菌结构复杂。你认为复杂之处在于( )
A.真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B.真菌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C.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D.真菌都是多细胞的
9.某农户家的屋后阴沟边放有几段枯桐树,该农户没有给这几段桐树接种任何菌种,但几年后其中一段桐树上长出了几簇木耳。试问:
(1)枯桐树上的木耳的“种子”是什么?
(2)为木耳生长提供营养的主要是桐树中的什么成分?
(3)木耳的这种营养方式叫什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领悟微生物在生物圈碳循环的作用。
2.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氮循环中的作用,了解固氮微生物和植物的关系。
3.梳理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的分类,生活方式、营养方式、繁殖方式。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梳理细菌真菌的生活方式、营养方式,说出微生物在生物圈碳循环中的作用。
2.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的“清洁工”,也是“氮肥厂”。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点一:生物圈中的“清洁工”。
1.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生物死亡,动物每天都要排出许多粪便,生物圈并未因此而造成垃圾堆积如山,这是谁的功劳?
2.生物圈中的碳能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主要归功于生物圈中的一些营腐生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可将动植物尸体、粪便中的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和水等,归还到大自然中。
(二)知识点二:生物圈中的“氮肥厂”。
1.“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_________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肥料之一。
2.固氮作用:生物圈中的一些微生物,能够把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固定下来,转变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_____________。
3.固氮微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的微生物,如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一)知识点一:生物圈中的“清洁工”。
参照课本图2.3-16,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生活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物质来自何处?
(2)各类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氧气来自哪里?
(3)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之所以能够维持平衡,你认为与哪些生物体的哪些生理作用有关?
(5)在这些生理作用中的过程中,碳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对生物圈中的碳循环起什么作用?
(二)知识点二:生物圈中的“氮肥厂”。
参照课本图2.3-17,完成下列问题:
(1)“氮”在大气中是以氮气的形式存在的,动植物体都不能直接利用氮气合成蛋白质,氮气怎样才能转变成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氮肥?
(2)动植物的遗体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中的氮又是如何转变成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氮呢?
(3)土壤中的含氮化合物中的氮去向如何?
【达标检测】
1.种植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时,不需要施加氮肥的原因是( )
A.植物根中有根瘤菌 B.植物的根可以制造氮肥
C.空气中有氮气 D.土壤中有较多的氮肥
2.下列选项中,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是( )
A.寄生菌类 B.光合细菌 C.腐生菌类 D.有荚膜的细菌
3.把一条小鱼埋在树根周围的土壤中,过一段时间后,小鱼不见了,其根本原因是( )
A.被树根吸收了 B.溶解于土壤溶液中
C.被细菌、真菌分解了 D.被动物吃掉了
4.根瘤菌与大豆的根共生,根瘤菌的作用是( )
A.固氮 B.提供二氧化碳
C.提供水分 D.提供无机盐
5.枯草杆菌可以使水果腐烂,酵母菌使腐烂的水果发出酒味,这些微生物都是靠吸收水果中的什么来维持生命的( )
A.有机物 B.水分 C.维生素 D.无机物
6.从死的生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叫( )
A.共生 B.腐生 C.寄生 D.自养
7.据图回答:
从下图可以看出,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把_____________分解为_____________,后者能被绿色植物吸收。植物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_____,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