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4-14 11:37:00

文档简介

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应城一中 杜琴
一、课标要求
学会从地图中分析、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二、设计思想
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从中发现世界洋流分布共性,并学会构建世界洋流分布的模式,探究洋流的成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看现象”,“找规律”,“探原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模拟实验,联想推理洋流成因,体现“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课程目标,也体现了“地理素材来自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有用的地理”,实现让“世界变成学生的课堂”的新课程理念;
比较“世界洋流分布图”与“理想模式图”,发现差异,探究原因,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通过类比、探究,目的是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自主学习洋流概念和性质分类,会找概念中的关键词,能够准确把握概念;
(2)通过对相关地图的对比分析,归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让学生具有比较、归纳地理规律的能力;
(3)通过模拟实验合作探究,让学生感受并联想洋流的成因,引导学生观察、推理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看“世界洋流分布图”,让学生发现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通过模拟实验合作探究,让学生比较、归纳、推理理解洋流的成因;
(3)通过实际洋流分布图与模式图类比,学生发现差异并分析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增强地理学习兴趣,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质疑、交流和合作精神;
(3)利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
洋流的形成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难点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模式的构建。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验器材;
七、课时安排
1课时(按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分2课时。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1课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课时)
八、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视频“郑和下西洋”,导入新课
体现科学精神;
理解概念
洋流的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一二段,明确概念中的关键词
强化概念教学,引导探究,加深学生对洋流和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
洋流的性质分类
比较不同纬度表层海水温度和洋流温度,加深对寒流暖流的理解。
观看地图,构建模式
引导学生观看“世界洋流分布图”
找出三个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基本描述出三大洋的环流方向和大洋东西岸洋流性质等分布规律;再通过三大洋类比发现洋流分布的共性,提示学生构建洋流分布模式;
引导学生发现洋流分布图中的规律,找出共性,构建模式图,学会自然地理的研究学习方法;
探究成因
模拟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绘制并解释水流示意图,推理世界洋流的形成,演绎洋流的成因,得出定向风的吹拂、陆地的阻挡和地转偏向力是影响世界洋流分布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动画演示洋流的成因
整体再现洋流的成因
图与图类比分析
比较实际洋流图与理想模式图不同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的异同,并尝试结合洋流的成因解释存在差异的原因;
逐步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分析,加深对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发现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洋流方向的变化,找出洋流分布图中的特殊性;
总结规律
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反馈
画洋流分布图;
巩固洋流的分布规律
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明在帆船时代,航海的主要动力是风和洋流。
照应课堂“导入”,让学生意识到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体会郑和下西洋的科学精神;说明洋流影响人类活动,从而过渡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下次课探讨做铺垫。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