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7张PPT。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海陆兼备,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气候极不稳定,决定了我国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一、旱灾
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我国的旱灾以华北地区最为严重。探究活动: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提示:
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我国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旱灾类型和灾情特点。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探究活动: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2、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社会条件,理解其成因。提示:
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或“十年九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旱灾并不是最严重的地区。 3、旱涝关系(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1)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
(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思考: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点拨: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到来的早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而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对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证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现干旱,势必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热点材料】
材料一:2008年7月中上旬,我国东北、华北、江淮、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先后发生了两次较强降雨过程,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与此同时,入夏以来西北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雨异常偏少,旱情发展迅速。另外,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旱情已开始出现。
材料二:据中国水利部网站消息,截至2008年7月14日,全国因洪涝灾害共造成农作物受灾3676千公顷,受灾人口6220万人,因灾死亡309人,倒塌房屋2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90亿元。材料三: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图1)材料四: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图2) 1.根据图1和图2分析,我国 、 , 和 等大江大河下游地区既有旱灾,又有涝灾。其主要原因是 。
黄河长江珠江受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2.图2中A、B、C三地是我国三个旱情较严重的地区,请分别说明这三个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A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末夏初,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降水稀少;春季播种,用水量大。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原因:该地在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伏旱。C地主要为冬旱。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此地区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形成冬旱。 3.图2中①②两地全年降水丰富,但旱情较严重。简要分析造成两地干旱的主要原因。①地石灰岩广泛分布,形成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②为海南岛,岛屿中部为山地,中央高、四周低,河流径流快,而且河流比较短,造成当地地表水缺乏。二、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说明:我国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我国南起两广,北至辽宁的漫长海岸地带,时常受到台风的袭击,大多数内陆省份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其中,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通过阅读图2.32,掌握以下内容: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源地在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平均每年有28个台风生成,约占世界台风总数的1/3。 台风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受其影响程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损失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阅读表2、6,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①记录有关台风灾害灾情信息主要从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毁损船舶、倒塌房屋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方面纪录。
②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成倍增长的趋势。探究活动:①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有成灾,原因是什么?
②区别台风和旱灾、洪水的灾情报告有什么不同?
③台风登陆对区域旱情有什么影响?(提示: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有成灾与该城市的防御能力强有密切关系。台风登陆会带来大量降水,可以缓解当地的旱情。)思考: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有什么影响?提示:
我国沿海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的地带。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灾害常会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并且可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会造成城市、港口以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以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直接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2008年6月25日5时30分前后,第6号强热带风暴“风神”在广东省深圳市葵涌镇沿海登陆。受“风神”影响,我国粤、闽、赣、湘、浙等省部分地区发生大风和暴雨等灾害。之前,“风神”已重创菲律宾,造成361人死亡,造成数百亿的损失。
材料二:热带风暴“风神”的
路径及其在A、B、C三地的中
心气压与移动速度示意图(图1)。 材料三:热带风暴“风神”卫星云图(图2)。 1.影响我国的热带风暴多发生在( )
A.1、2、3三个月 B.4、5、6三个月
C.7、8、9三个月 D.10、11、12三个月
2.根据图1分析,受热带风暴“风神”影响,6月25日5点时广州盛行 风。“风神”到达江西省,其带来的降水比在广东省 (多或少)。
3.图2的O、P、Q三地中, 地降水最多。
C偏北少P 真棒 4.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受热带风暴“风神”的影响,易发生哪些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5.减轻热带风暴灾害的重要措施是 气象灾害:大风、暴雨、洪涝等。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加强热带风暴的监测和预报 6.热带风暴“风神”来临之前,广东省水利、海事水产、农业、电信等部门应该采取哪些防御措施?水利部门要对山塘、水库、堤围等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检查,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运行;高水位运行的水库,应按讯控水位严格控制调度;低洼易涝地区,要做好预排准备。海事水产部门要通知出海船只回港或就近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等。农业部门要组织力量抢收成熟的农作物,对易倒作物进行保护。电信部门要加强线路维护和检修,保证通讯畅通。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侵入我国的寒潮都是北冰洋的极地冷气团向南爆发的结果。有时,在西伯利亚西部和蒙古等地区也会有堆积的冷气团向南爆发,形成寒潮。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降 温、冻害、雨雪等。探究活动: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第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
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2、发生与防治:2000年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不在西北沙漠区,而是在内蒙古中部。沙尘暴的沙源地分布。2000年4月6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走向和覆盖范围。探究活动:结合图、文资料,说明沙尘暴发生的时间、条件和防治措施。提示:
(1)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2)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3)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以减小风速、增加湿度、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基本条件条件。 思考: 1.搜集资料,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提示:
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有:①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 【热点材料】
材料一:2008年5月26日~28日,我国华北、东北出现了一次持续3天的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北部局部地区发生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这是2008年我国北方地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材料二:近几年,春季影响北京的沙尘暴路径主要有4条:第一条是蒙古—内蒙古—北京—东北路径;第二条是河西走廊到北京的路径;第三条是从内蒙古朱日和地区经河北张家口一带影响北京;第四条是从晋北高原向东影响北京地区。 1.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 )
A.1~2月份 B.3~4月份
C.7~8月份 D.8~9月份
2.下图所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BD 3.监测沙尘暴天气的现代化手段是
4.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多发生在 季,其主要原因是
5.简述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危害。
春春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燥;北方地区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植被稀少;常有冷锋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加剧土地沙漠化;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农田、牧场被掩埋,严重影响农牧业生产;对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产生重要影响;影响人们出行;影响人体健康,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利用气象卫星(卫星遥感)监测6.北京沙尘暴能根治吗?如何根治?谈谈你的看法。北京发生沙尘暴的风沙源地主要在外地,要根治北京地区的沙尘暴,一方面要对沙尘暴的源头进行治理,另一方面阻断沙尘暴的传输路径。只有在沙尘暴源地植树种草,保护土壤和水源,并运用合理的耕作方式,才有可能让已经退化的地表环境逐渐恢复,也才有可能彻底告别沙尘暴;只有构筑好生态屏障,才能阻挡和防范沙尘暴肆无忌惮地袭击北京。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要想根治北京沙尘暴是十分困难的。(言之有理即可)2、华北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提示:
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因此不造成灾害。所以没有“冬旱”之说。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 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读图2.36,了解以下内容:
(1)干旱是华北地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2)导致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②冬季风的通道;③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 3、损失 华北干旱缺水、土地沙化和沙尘暴不仅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对首都北京的影响。显示了干旱给人类带来的恐慌和无奈。4、华北地区缺水的表现及原因补充:
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主要表现为水量性缺水,即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人口密集、有超大城市群,生活用水多;国家商品粮基地,灌溉用水多;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用水多等;还表现为水质性缺水,即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农药与化肥污水、海水倒灌等一系列污染水增多,导致清洁淡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