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2 12:0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使至塞上
王 维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2、借助关键字,领悟作者情感。
3、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山居秋暝》《长相思》《使至塞上》等。著有《王右丞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自主探究,疏通诗意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萧关遇到骑兵,一问才知道都护正在燕然前线。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 (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背景介绍合作探究1、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颔联诗人看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描写大漠景色时诗人描写了哪些形象,描写出了怎样的境界?
4、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漠意境的?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奉命到边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记叙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作者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合作探究
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漠意境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白描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拓展延伸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试用白描的写法用一两句诗来写写你身边的景物。能力提升课堂小结 本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叹,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这首五言诗写诗人_____________的情景,三、四句诗人写自己像____一样随风而去出临______,像_______一样进入_________。
2、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至塞上》中既是对守边将士的赞扬,又暗示作者的爱国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堂检测出使边塞看到蓬草边塞归雁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课后作业 以组为单位,把每个同学的诗汇编起来变成一张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