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5-24 18: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②___ 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③ 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___________进步相适应。读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英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内容: A B C . (2)在该示意图中,① 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相协调。 生态改善质量社会进步社会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目前中国的生存
和发展面临着
什么问题呢?1.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众多给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压力1/4的新增产值用来养活新增加的人口7%的耕地养活21%的人口1份的世界平均财富养活6倍的人口 人口数量庞大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新增人口绝对数较多 用较少的财富养活较多人 部分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 人口成为发展障碍 资源短缺 环境危机人口压力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较少 高消耗.低效率.浪费大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
我国人均森林占有面积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我国人均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88吨,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2%
我国人均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8吨,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
我国人均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1715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较少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种类多,总量大、 类型全 利用率低,长期存在相对短缺 水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单位产值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 高消耗: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2000年)中国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低效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 高投入:资源生产率低 高消耗:主要耗能行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 高消耗:单位面积建筑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
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
有1/5城市人口居住在空气严重污染的环境中。
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
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高排放 低效率:主要能耗设备效率低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6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
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只有0.4,仅为世界先进水平的1/2左右
多数城市供水管网跑冒滴漏损失率达20%以上 低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低效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 浪费大产品过度
包装
大排量汽车大面积、高标准住房……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资源浪费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
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
有1/5城市人口居住在空气严重污染的环境中。
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
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高排放(3)深刻的环境危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农村: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通过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三方面的压力来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因此,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中国走向21世纪的政策指向,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它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复合系统,构筑了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本书共20章、78个方案领域,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南——《21世纪议程》发布时间:1994年3月背景:中国总结了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只有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 《中国21世纪议程》把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把发展放在首位,根据国情提出了新的发展观。 P100活动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物质反复流动的过程。1.工业的循环经济模式:清洁生产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某甜菜制糖工业的生产流程图”,针对该生产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清洁生产过程
B.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效果比较稳定
C.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其生产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一污染治理D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工艺流程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一(3)题。 (3)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 (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ABD清洁生产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
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因为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一生产制造一消费使用一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但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相比较而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清洁生产过程中也会有废弃物产生,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较少。 生态农业——用生态学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它既不同于那种系统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投入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也不同于那种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农药和动力,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商品化现代常规农业。2.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农业资源得以再生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留民营生态农业模式: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留民营生态农业主要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2)开展综合利用净化环境,保护土地(3)广开源流,开
发利用新能源不同时空、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3.留民营生态农业取得的成就:小

区放牧区休耕地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P104活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和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P104活动
图6.16中所列举的个人行为对建设可持续的社会是有意义的。例如,拾粪回田既可减少污染,又增加了有机肥;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骑车工作和购物也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可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采用节水措施可以节约水资源。P104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①积极参加植树活动;②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工作、生活用品;③节约能源;④节省使用自然资源;⑤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饮食习惯;⑥尽量利用公共交通,短途旅行尽可能骑自行车或以步当车;⑦在居室、庭院中种植多叶植物;⑧爱护每一块绿地;⑨动员周围的人为环保尽心尽力;⑩亲近大自然,和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⑩关心并积极参与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状况的动力;⑩从事每项活动前,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 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图l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2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图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有利区位条件.
(2)图2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 ,B表示 ,C表示 。
(3)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34.(10分)
(1)有利: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t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等。 不利:地形起伏大,平地少等 (2)铁矿石煤炭钢铁(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例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淮河流域自古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可现在却成为水旱灾害多发的地区。当地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材料二 我国每年耕地表土净流失量高达262平方千米。而且荒漠化面积仍以较快速度扩展。2001年春季,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发生多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导致北京空气污染严重,迫使机场、公路交通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正常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早在1991年北京就被内罗毕国际会议列为“沙漠化边缘城市”。 材料三 随着我国北方人口的剧增,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有些地区地下水埋深已经低于植物根系分布的深度,结果造成植物枯死,土地失去植被保护,极易起沙扬尘。
(1)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在——和——活动中发生的。
(3)近些年来,北京经常遭受沙尘暴的影响,原因之一就是位于强劲的——风的下风向。答案:(1)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2)生产 生活 (3)西北(季) (4)我国北京的沙尘暴可以治理和预防,下列措施有助于沙尘暴治理的是( )
①在大面积露天采矿的弃土上种草 ②建设“三北”防护林 ③增加海洋水汽到达陆地的数量 ④采取人工措施,大面积加快高山冰川融化 ⑤禁止山区毁林开荒、草原毁草开荒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答案: (4)D (5)近年来,我国近海多次发生赤潮,其主要原因是( )
A.洋流改变了热量平衡
B.厄尔尼诺引起了气候异常
C.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D.鱼类减少使海洋空间增加,引起藻类过度生长 答案: (5)C(1)以甲地为代表的/////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这一问题的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荒漠化 干旱、风蚀作用强、植被稀少 过度放牧、滥垦滥挖、草原退化 盆地 酸雨 湿润多雨 以燃煤为主 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树木 水土流失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 ,这个地区的大城市由于大气污染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 ,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是________。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这一地区的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4)图中1-8各城市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________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________为主,冬季采暖季长,又以_____工业最为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_______ 最为突出。 (6)从以上事例,可以总结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___ 性特征,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区的社会经济不同,以及________条件的差异所致。
水资源缺乏 植被少,河流水量及地下水量小; 冬季降水少,春季多风蒸发量大 燃煤 重 大气污染 地域 自然环境 ★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把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等达到更高经济发展阶段,拥有更大经济实力以后再来解决这些问题。P100活动 ★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以下三种观点:二.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 ★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以下三种观点:三.根据中国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P100活动
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大多数地区环境脆弱,如果将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有可能等不到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已变得无法让人们继续生存下去; 或者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问题的治理已不是经济实力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 补充材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据联合国统计,2002年我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壁垒受阻。” 9月7日,对中国数以万计的菜农和对日出口企业是一个黑色的日子。从这一天起,日本开始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修正案。根据该法案的有关规定,如果发现有残留农药超标问题,可以预先禁止该食品的进口,这意味着中国对日出口蔬菜在前一阶段屡屡受阻之后,面临着一个更为严格的贸易壁垒。 ——清洁生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