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民族高级中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活页学案
执笔人:罗育珍 审阅人:高二地理备课组 时间:2010-5-18
第四章 区域经济的发展
考纲要求: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措施。
基础自主落实:
一、区域农业发展
1、东北地区包括 、 、 和 东部,是我国重要的 、 和 生产基地。
2、区域农业生产最难改造的条件是 ,它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 、 、 等。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 气候区, 同季,可满足 作物的需要,但农作物易受到 的影响。
3、地理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 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
业。东北的地形为农业的经营提供了条件,而且 、 广泛分布,土层浓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4、东北农业布局特点:域耕作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主要出产 等;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 、长白山区,主要出产红松、白桦、兴安落叶松、鹿茸、人参等;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 、 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 、 、 畜牧业生产基地。
5、目前,东北地区是我国 的、比较 的商品粮基地。其中,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具在重要作用。
6、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 和 特点。
7、要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从 入手,坚持 、 与 、 、相结合,坚持 与 的统一。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
发展阶段 主导产业 工业特点 主要部门 主导因素
第一阶段(1979—1990年) 密集型为主 劳动技术装备程度低,能容纳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轻纺织工业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产业为主 技术先进,科技人员比重 ,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最新成果;设备复杂,投资大;从业人员具较高文化科学知识;污染较少 电子工业、信息工业
2.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有条件: ;
; ; 。
3.珠江三角洲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也带来一系列问题: ;
; 。已采取
; ; 措施进行调整和治理。
4. 与 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5.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加快他城市化进程,主要体现在: ;
。
巩固提升:
1、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 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但是农作物仍能一年一熟,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优势 B.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的优势 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暖流的影响。
3.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
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4.关于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5.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松辽平原
6.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④大规模国家经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对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相同的
B.平原地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C.山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D.草原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8.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面临的生态问题是:
A.酸雨严重 B.水污染严重,“水源性”缺水问题突出
C.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D.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9.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0.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12.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
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
读右图,回答13—16题。
13.一般情况下,河流R( )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14.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
A.水电站 B.油田 C.天然气田 D.煤矿
15.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16.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17.为解决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紧张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 )
①.建设核电站 ②.大力开发潮汐能 ③.减少对香港、澳门的能源供应 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A加强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B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轻工业C建设城市新区D加强规划与管理
18.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产业基础 B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 C著名侨乡 D腹地范围
19.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 )
A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B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C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 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20.关于“城中村”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城中村”现象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B“城中村”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C“城中村”是我们城市发展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D它将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隐患
21.珠江三角洲生态问题日趋严重的主要表现包括 ( )
①酸雨危害严重 ②“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 ③耕地面积锐减 ④森林面积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2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 ( )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拓展延伸:
31.读中国、美国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⑤是________平原,与该地种植同种农作物
的美国农业地域是______ (①②③④)
(2)②④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__________,但经营方式各具特点,一般④处是以______________
经营,⑤处则以___________经营。
(3)我国已加入WTO,与美国相同类型的农业地域相比,⑤区的粮食生产的最大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为_______________带,该农业带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两大工业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长江三角洲迁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四章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D C D D B 6--10 A B B B D 11-- 15 C C B D B 16—20 B A C D A 21—25 D A A B C 26—30 C D C C
二、综合题
31.(1)三江 ④
(2)商品谷物农业 家庭农场 国营农场
(3)劳动力廉价 土地租金低
(4)乳畜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32.(共14分)
(1)水稻、冬小麦(2分) 油菜(1分) 光热、水资源充足(2分)
(2)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增产缓慢;农村生活能源短缺,植被破坏严重,生态遭破坏。
(3)水果罐头、食品加工、茶饮料、毛竹加工等(2分) B (1分)
(4)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品质;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利用WTO 有关条款加以保护等(写两方面,共4分)
33.(1)珠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呈下降的趋势(2分);
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且2000年之后国际直接投资比重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2分)
(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与人才的优势逐渐丧失;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任意3点得6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有科技与人才的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4分)
比重有何变化?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
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
(2)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角度考虑珠
江三角洲变化与长江三角变化的原因.
PAGE
1
地理必修1 第四章 《区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