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托的力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通过学生亲自做,知道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在水底;
2.让学生根据遐想,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学习用事实说话;
过程方法
1.学习设计实验报告。
2.实验探究。
情感态度
产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了解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乒乓球、硬币、泡沫塑料、纸巾、干木块、锡纸团、海绵、尺子、水槽、水、等;
学生准备
抹布;
教学思路
首先让学生感受物体在水中的不同现象,知道物体在水中是受到了水的向上托的力,从而初步认识浮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 控
一、导入:
1.谈话:我们上节课学了哪些知识,你还记得吗?
2.提问:我们生活中的物体有很多,如果把它们放在水中,你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呢?
3.谈话:看来大家说的都有自己的理由,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浮力:
1.谈话:小组内,把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入水中,并把你们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2.提问:哪个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的发现是什么?
3.小结: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二)感受浮力:
1.谈话: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中有浮力存在吗?你打算怎样做?
2.教师讲解正确方法,提出要求;
3.分组活动:用刚才本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谈谈自己的体会;
4.汇报:汇报组内实验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
5.小结:
(三)拓展:
1.提问:我们认识了水又向上的浮力,老师这里有两个题想考考你们:
A.既然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托的力,为什么木块漂浮在水面而铁块却沉入水底呢?
B.同样是铁,为什么小铁块沉下去而大铁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2.教师讲解;
三、总结:
以曹冲称象的故事结尾;
1.复习旧知识:
2.学生猜测:
1.小组内活动,做好记录;
2.全班交流;
1.小组设计实验并
汇报;
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交流;
1.分析为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作业布置
思考:身边常见的物体哪些在水中可以浮在水面上,那些物体可以沉下去?
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受到向上托的力——浮力
木块——轻——浮
铁块——重——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