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
2.知道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有延展性的性质。
3.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能,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也要考虑价格等其它因素。
4.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金属的共同性质。
难点: 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教学准备
课件、金属制品、热水、塑料保温杯、砂纸、小铁锤、铁丝、铜丝、铝丝、塑料勺、竹片等。
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教学活动
一、独立自学
(一)根据问题,独立自学
1.交流铁碗、铜号是用什么材料成的。
2.感知问题,初读课文,独立自学。
3.交流自学情况。
(一)导入新课,引导自学
1.出示:铁碗、铜号,说说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2.谈话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金属)
3.多媒体出示:问题生成单,引导独立自学。
4.检查自学情况。
二、互动交流
(一)交流常见金属制品
1.交流周围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
2.学生观察了解金属的广泛应用。
3.学生交流用金、银、铜制作奖牌的理由。
(二)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1.分组做金属有金属光泽的实验:用砂纸打磨铁丝的表面,有什么变化。
2.汇报实验现象。
3.学生交流用铝制作铝锅的理由。
4.分组做金属容易传热的实验:把铜、铝、塑料勺、竹筷放进热水里,用手摸一摸各种物品的上端,手感受到什么。
4.汇报实验感受。
5.分组做金属延展性实验:用铁锤敲打铝丝,有什么变化。
(三)交流常见金属的性质与价格
1.阅读常见金属性质和价格比较表,
了解几种常见金属的不同性质和价格。
2.交流提出的问题。
(一)引导交流常见的金属制品
1.提问:谁知道我们周围哪些东西是金属做的?
2.播放:金属广泛应用的图片。
3.播放:奖牌图片,提问:为什么奖牌要用金、银、铜制作,而不用其他金属制作?
(二)引导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1.引导学生做金属有金属光泽的实验。
2.引导汇报,得出结论。(板书:有金属光泽)。
3.播放:铝锅图片,提问:为什么铝锅要用铝制作,而不用其它金属制作?
4.引导学生做金属容易传热的实验。
5.引导汇报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板书:容易传热)
6.演示指导学生做金属延展性实验。
7.引导汇报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板书:有延展性)
8.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金属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有延展性等共同性质,但金属除了这些性质外,还有其它性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再研究。
(三)引导认识常见金属的性质与价格
1.谈话:金属有很多共同性质,但不同金属各方面的性能也是有差别的。谁知道哪种金属传热最好?哪种金属延展性最好吗?哪种金属最昂贵?
2.提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3.多媒体播放:常见金属性质和价格比较表讲述。
4.总结:金属的应用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但是由于各种金属价格也不一样。因此,人们在使用时除了考虑金属的性质外还要考虑它的价格。
三、总结评价
1.学生总结交流学习收获。
1.通过以上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知识呢?
2.总结评价,形成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