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下1.5.2遗传和进化2
单项选择题
长期使用青霉素,发现青霉素的效用越来越差,从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这是由于( )
A.青霉素对病原体选择的结果
B.青霉素使病原体的基因发生了改变
C.病原体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D.病原体接触了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
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变异定向,选择不定向
B.变异不定向,选择也不定向
C.选择是变异的原因
D.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3.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生物一般不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B.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配偶而发生生存斗争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在生物的生存斗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肯定能获胜
4.雷鸟羽毛的颜色与环境惊人的相似.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分析,动物的保护色是( )
A.环境进化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存竞争的结果
5.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
A.过度繁殖? B.生存竞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
6.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因而会导致种内、种间出现生存斗争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的有利和不利与生物的进化无关
C.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现代物种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是( )
A.用进废退? B.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C.遗传变异? D.生命起源
8.王师傅用某种杀虫剂杀灭嫜螂,开始的时候,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杀虫剂引起蟑螂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以能抵抗杀虫剂
B.杀虫剂对蟑螂进行选择,能抵抗杀虫剂的蟑螂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C.杀虫剂的质量越来越差
D.蟑螂是活化石,适应能力特别强
9.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D.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10.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
A.海尔蒙特?B.林奈?C.米勒?D.达尔文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解析:A
解析: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这是不适者被淘汰;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些细菌已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因此使用青霉素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的原因是青霉素对病原体选择的结果. 故选:A
2. 解析:D
解析:A、B、达尔文认为,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随机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两个选项错误. C、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如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将大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但这种变异不能遗传.本选项错误. D、自然选择是建立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的,没有变异就不存在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没有选择的对象,就没有生物的进化;如果没有遗传,生物不能延续繁衍,自然选择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点,自然选择才能成为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 生物的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出现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进化.本选项正确. 故选D
3. 解析:C
解析:A、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A错误; B、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B错误; C、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适者生存,不是者被淘汰”,C正确; D、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D错误. 故选:C.
4. 解析:C
解析:雷鸟的羽毛颜色是一种保护色,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其中光照的影响更强.到冬天,光照时间变短,短到一定程度之后,雷鸟受其影响开始慢慢换成白羽,以便使自己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更难被发现,光照时间变长之后便会刺激雷鸟再次换羽,春天变成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以适应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所以属于一种保护色,利于捕食和躲避敌害.因此冬天的雷鸟羽毛颜色和雪地颜色很相似,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C.
5. 解析:B
解析: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 故选:B
6. 解析: B
解析:A、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故A正确. B、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故B错误. C、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故C正确. D、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现代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B.
7. 解析:B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大量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大量繁殖少量存在”和“遗传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去的客观事实,而“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是达尔文根据前面的事实所作出的两个科学推论.首先,生物普遍具有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且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对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而得到保存和发展,具有对生存不利的变异个体由于不适应环境而大量死亡,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的适应性就是这样形成的.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因,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和过程,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B.
8. 解析:B
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嫜螂 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杀虫剂时,把抗药性弱的嫜螂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嫜螂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嫜螂,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嫜螂杀死,抗药性强的嫜螂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嫜螂是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 故选:B.
9. 解析:D
解析:AB、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AB正确 C、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C正确. D、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D错误. 故选:D
10. 解析:D
解析:A、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做过一个有名的“柳树实验”:在盛有200磅干土的瓦罐中,栽上一棵5磅重的柳树苗,罩上瓦罐后只用水灌溉,5年后树和落叶总重169磅3盎斯,干土只少了2盎斯.当时他误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只能来源于水,而不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A错误. B、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成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证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错误. D、达尔文,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D正确. 故选:D
课件12张PPT。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授课:小慧老师慕 课 联 盟 课 程 开 发 中 心 www.moocun.com[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5100104Z9010502XHH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第1章第5节遗传与进化2学习目标了解进化论的发展;
了解人类基因组变化。
细胞核
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
组成DNA上起
遗传作用
的片段
——基因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DNA是遗传物质
基因是DNA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
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哪里?有哪些?课前复习白化病人不能合成黑色素是因为细胞内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异而引起的。遗传物质的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而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 白化病人白化病多指基因决定着生物的性状:基因的“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从基因的角度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断地被修正。被改造,但至今还没有任何新的理论能完全取代它。1990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9年9月,中国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9年12月1日,人类首次成功地完成人体染色体基 因完整排序的测试。
2000年4月底,中国科学家完成1%人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
2000年5月8日,由德国和日本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已基本完成了人体第二十一对染色体的测序工作。
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2001年2月12日,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首次公布。人类基因组计划:生命科学的巨大工程2001年2月12日美、英、德、俄、日、中国向全世界公布完成了人类基因核苷酸物理图谱测定。31.647亿个核苷酸,33.5万个基因,2%的基因与蛋白质合成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的基因是果蝇的两倍;比水稻少四分之一;人类构成基因的核苷酸数量和小白鼠的差不多。 有助于揭开人类进化之迷;揭开人类生物学之迷;疾病、遗传病诊断、治疗;药物开发等人类基因组计划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什么意义?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以及更重要的法律、伦理问题的研究。... 练习1.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错误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B.亲代把性状传递给了后代
C.性状遗传的实质是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后代
D.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B进化理论的发展
(1)达尔文是从_______水平来解释生物进化的,而现代进化理论则从_______基因频率变化的角度来解释物种的进化过程。
(2)通过定量的科学实验表明,生物群体中不同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机会是有______的,这说明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个体群体差异小结慕联提示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