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下2.5.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单项选择题
南极是一个极度冰冻的地方,在科学家眼里,那儿可能蕴涵着无价的科学宝藏.而在勇敢的旅游者眼里,这块冰封的陆地恰好是一个游览胜地.目前,在是否可以到南极旅游的问题上,科学家和旅游者的对抗越来越激烈.科学家之所以强烈反对旅游者去南极旅游,主要原因是( )
A.南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人类的介入会使原有的食物网遭到破坏
B.南极的光照强烈,上空存在臭氧空洞,这会给旅游者带来很大的伤害
C.南极生态系统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易被破坏
D.旅游者的活动会使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2.1995年,一些美国生物学家在6棵金合欢树周围围起带电栅栏,不让长颈鹿等大型食草动物吃它们的叶子,认为金合欢树会更加茁壮成长.10年后,他们却惊讶地发现这些受保护的金合欢树日渐枯萎、死亡,而没受保护、任由长颈鹿啃吃的金合欢树却依然长势良好.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 )
A.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B.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C.食物链被破坏? D.食物网消失了
3.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蚯蚓疏松土壤是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生物之间只有吃与被吃的关系
D.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
4.食人鲳原产于亚马孙河,我国有人非法引人后,导致江淮流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的破坏 ? B.环境污染
C.食物链的破坏? D.非生物因素的破坏
5.2008年冰灾,郴州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特别是植被破坏严重.在全市人民持续“绿城”行动5年后的今天,植被已基本恢复,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还需多年.以上实例说明( )
A.人能在短时间内修复生态系统
B.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C.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D.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很快可以恢复
6.根据科学家掌握的资料,人类从未在南极使用过DDT,但是在南极企鹅的身体内检测到了这种巨毒药物的存在.这个现象说明( )A.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DDT随空气飘到南极上空,破坏了臭氧层
C.企鹅曾到使用DDT的地区活动
D.科学考察人员将DDT带到了南极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田中的水稻和稗草间主要是竞争关系
B.河流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毫无关联
C.猫头鹰在夜间活动是对光照变化的适应
D.生物普遍适应环境且类型各不相同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指植物、动物和真菌
B.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度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C.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
D.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捕杀掉,这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当草原上的野兔数量增多时,狼的数量也会增加,限制野兔数量进一步上升,这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一项作用( )
A.帮助植物传份、传播种子 ?B.维持生态平衡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防治害虫
关于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B.生物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C.生态平衡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D.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生态平衡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解析: C
解:南极生态系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很弱,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旅游者进入这块地,因为其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其稳定性易被破坏,所以科学家强烈反对旅游者去南极旅游. 故选:C.
2.解析: C
解:在合欢树周围围起带电栅栏,有的鸟吃合欢树上的昆虫,存在:树木→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带电栅栏把树木罩起来以后,鸟也飞不进去了,树上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合欢树日渐枯萎、死亡,而没受保护.任由长颈鹿啃吃的金合欢树却依然长势良好.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 故选:C
3. 解析:C
解:A、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A正确; B、蚯蚓疏松土壤,说明生物影响环境,B正确; C、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共生等,C错误;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正确. 故选:C
4.解析: C
解:亚马逊河的食人鲳进入我国的自然水域将会对人畜和渔业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入侵;食人鲳在我国无天敌,因此大量繁殖疯长,使当地的水生动物随之死亡.因此食人鲳破坏了食物链,导至更多的生物种生存受到威胁,最终生态平衡遭破坏. 故选:C
5.解析: C
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上述事例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特别是植被破坏严重,全市人民持续“绿城”行动5年后的今天,植被已基本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还需多年,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故选:C
6. 解析:A
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性表现在方方面面.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7.解析: B
解:A、农田中的水稻和稗草间相互争夺水分、阳光等,因此主要是竞争关系,A正确; B、河流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通过水循环和大气循环相互关联,B错误; C、猫头鹰在夜间活动是对光照变化的适应,C正确; D、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且类型各不相同,D正确. 故选:B.
8.解析: B
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不符合题意; B、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破坏并不是暂时的,如:当池塘受到轻微污染时,它能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消除污染,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当池塘受到严重污染时,超出其自身的调节能力时,池塘中的动植物和数量就会急剧减少,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清水池变成臭水沟.故符合题意; C、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故不符合题意; D、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捕杀掉,会破坏食物链,使羊因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羊数量过多,就会破坏草原,使草原退化,因此对草原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解析: B
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狼能限制野兔数量的进一步上升说明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 故选:B
10.解析: C
解:A、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生物的数量将会发生变化,A正确; B、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B正确; C、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C错误; D、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C.
课件22张PPT。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授课:小慧老师慕 课 联 盟 课 程 开 发 中 心 www.moocun.com[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5100104Z9020502XHH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第2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学习目标了解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理解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重要意义。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火山喷发、植树造林、污水任意排放、过量开采、引植水葫芦、地震海啸、水旱灾害、台风、泥石流、滥砍乱伐 。1 、自然因素2 、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1 、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我们浙江省常见的自然灾害是?火山洪水云娜泥石流赤潮地震海啸干旱台风 台风在浙江登陆特点:
时间短、破坏力强
发生频率不高,
地理分布上有局限性和特定性。你认为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或减少损失?预防措施:植树造林、筑坝修堤、建水库、
改善周围生态环境以及灾害预测、预报等。为什么植树造林能有效地减少水旱灾害?植被的作用:调节气侯、涵养水源等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弱化 2、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过量采伐、过度放牧、过度捕猎、
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外来物种的不合理引入等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砍伐森林排放污水白色污染大气污染北京频繁出现沙尘暴是因为内蒙古地区的______等植被遭破坏,以及_____减少等原因.人为因素可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草原降水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人为因素可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三北防护林”是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系统的总称,它西起新疆,经由内蒙等省内,东至黑龙江,绵延万里,蔚为壮观,是新中国建立50年来所实施的最大一项“绿色工程”。???? 黑龙江境内的“三北防护林”自1999年以来,进入了以农田防护林为中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网、带、片、乔、灌、草有机结合,农林牧彼此镶嵌的崭新格局,西起杜尔伯特草原,穿越松嫩平原,东达松花江沿岸,贯通30余个市县,被农牧民们誉为“绿色保护神”。 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等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工程我国有很多珍稀动植物,你认识它们吗?中华鲟蜂猴朱鹮扬子鳄桫 椤水 杉银 杉银 杏珙 桐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的泰顺县,是1994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4.6平方千米,主要保护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及珍禽黄腹角雉。黄腹角雉大箭竹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平阳县东南海域,面积19600公顷,1989年经平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海洋贝藻类及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1)植树造林(2)筑坝修堤、建水库(3)建立自然保护区(5)建立环境保护的机构和监察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4)颁布法律1.我国长白山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 )
A.珍稀的野生生物资源 B.旅游资源
C.冰川遗迹和褶皱断层 D.自然风景和特殊建筑A2.许多自然灾害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人类的活动也在严重地干预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人类活动对保持生态平衡没有负面影响的是( )
A.稻田养鱼
B.围湖造田
C.放宽农产品进口检疫
D.森林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A练习小结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影响生态系统的自然因素各类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人类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建立林业生态体系
建立自然保护区
颁布相关法律
综合治理各种环境污染慕联提醒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