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旅游资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7-25 22: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旅游资源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地理选修Ⅲ/选修旅游地理:
2、年级: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二节 旅游资源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
(2) 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3) 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
(2) 通过自主学习后,联系已知的实际旅游资源景观,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
(3) 通过对具体旅游资源景观的分析,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旅游资源特性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尚。
(2) 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关注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分类和旅游资源的特性。
(2)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特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客体,是旅游者主要的“消费”对象,教材以此为出发点阐述了旅游资源的定义、探讨了旅游资源的特性和分类,而不是直接关注旅游资源,只是在对其分类和特性的了解中让学生熟悉更多的旅游资源。
通常,旅游资源可划分为三大类,各类中又可进一步分成各小类。应该强调的是,很多旅游资源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在自然景观中,为便于游人观赏,要修建交通、住宿、餐饮、观赏等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建筑;前人的浏览会留下与自然景观相关的文化艺术景观如碑刻、字画等。
旅游资源的特性是多方面的,教材重点讲述了位置的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的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和非消耗性等五特性。就其分布的区域、位置而言,旅游资源具有“位置相对稳定性”这一根本属性;相比其他资源,旅游资源最突出的特点是使用的非消耗性;就不同景观来说,人文景观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属性。最后,还可让学生思考旅游资源是否还具有其它特性。
(三)、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多来自小城和乡镇,因经济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大多缺乏旅游经历,但具备有一定的初中区域地理基础,对旅游资源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并结合实际引导他们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可通过播放图片或让学生收集旅游资源的图片资料来拓宽学生对于旅游资源的了解。
(四)、设计思路:
本课时内容侧重于对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性的了解,通过丰富、生动的景观图片配以学生喜欢的音乐背景让学生轻松而激情地进入课堂,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点后、转而让他们列举自身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使课堂进入高潮期,使学生从主人翁的角度积极地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过程,达到掌握、巩固相关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二道铃前播放、课后1分钟导入及展示目标) 精选数幅赏心悦目的旅游景观图片(附件一),配插歌曲“一个人的行李”(戴佩妮),自动连续播放。 我们知道,刚才观看的这些图片都是旅游景点,属于旅游资源。 交代本课内容,展示教学目标(附件二)。 伴随音乐和图片进入课堂。 投学生所好选择合适的音乐、美景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6分钟) PPT展示附件三(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基础知识点)。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6-P1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1、布置任务:按序层层递进(附件四)(1)不考虑时间和金钱因素,按照数字编号依次列举你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希望的旅游目的地,不少于20个,越多越好。(2)根据你们自己的想法,将列举的旅游景观归类,最好不超过8个类别。(3)如果要将你们列举的这些旅游目的地划分为三大类,应该如何划分?(4)如果要将你们列举的这些旅游目的地划分为8大类,应该如何划分?2、及时检查指导,了解学生进展情况。3、最后适当点评各组情况。 分6-8组进行,通过组内合作、交流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激发学生的旅游热情和学习热情,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拓宽学生对于旅游资源的了解、并联系实际景观牢固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
四、思考讨论(8分钟) 1、布置各小组讨论分析:以你们所列举的旅游景观为案例,可分别反映旅游资源的哪些特性?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2、教师依据每小组的发言,及时评价指正。3、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具有哪些特点? 按以上分组进行,通过组内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归纳发言完成。 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理解知识难点、把握重点,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知识点拨(3分钟) 展示附件五:归纳讲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突破、巩固难点并适当拓展。
六、拓展补充(2分钟) 1、拓展:从你们的理解来看,旅游资源可能还具备哪些特性?多样性、季节性、可变异性、非凡性、可创造性、长存性……2、补充: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类方案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六类,即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石窟寺、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石刻及其他、古遗址、古墓群,也常常成为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明确知识的灵活度和丰富度,忌死学。
七、课堂小结(1分钟) 通过本课,我们知道:那些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通常可把旅游资源分为三大类即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人文综合景观,具有位置的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的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和非消耗性等五大特性。(依据板述三内容进行) 回顾总结本课内容,掌握重点知识。
八、课堂练习(5分钟) 展示附件六 学以致用,以巩固知识。
九、布置作业(4分钟) 查阅有关资料,找出你喜欢的8个不同类型的旅游胜地,并用简洁文字说明你喜欢的主要原因。 巩固旅游资源的分类,并通过对旅游景观的描述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对旅游资源景观的了解、为旅游景观的欣赏打基础。
板书设计 旅游资源 定义、三大分类、五大特性
四、教学反思:
1、旅游资源本身的吸引力让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有趣味,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列举实际案例思考讨论、交流合作,让学生轻松且饶有趣味地掌握知识重难点的同时,又提高了思考分析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2、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多样,教材中只是讲述了通常的分类方法,同样旅游资源的特性也并不是只有教材中的五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案例适当补充拓展。
3、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课堂上老师不可能一一让学生了解,只能激励学生去主动了解和教会学生如何去认识丰富多姿的风景名胜。
附:PPT展示的材料:
附件一:依据时间情况,可灵活选择景观图片的多少(最好是各类景观都有)
张家界群峰 山东泰山 云南大理三塔
苏州园林 傣族泼水节 九寨沟风光
吉林雾淞 万里长城 金字塔
印度泰姬陵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海南岛“天涯海角”
附件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
(2) 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3) 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
(2) 通过自主学习后,联系已知的实际旅游资源景观,初步了解旅游资源的三大分类。
(3) 通过对具体旅游资源景观的分析,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
附件三:旅游资源——基础知识点梳理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 并实施 的事物与因素。
二、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三、旅游资源的特性:
1、位置的 ;
2、物质景象的 ;
3、 属性;
4、 属性;
5、非 性。
附件四:表格中已有
附件五:知识点拨——旅游资源的特性(结合实际景观案例点拨)
1、 位置的相对稳定性:景观所处区域或位置——根本属性
2、 物质景象的组合性:景观位置的区域差异,使地理事象及其组合千差万别
3、 美学属性:吸引旅游者必须具备的属性
4、 历史文化属性:人类文化凝聚在某景观中——文化景观所独有的属性
5、 非消耗性:景观的长存性、景观内容及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和增值——最突出
附件六: 课堂练习
1、以下为中国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旅游景观是:
A、上海世博园 B、广西桂林山水
C、浙江普陀山风景区 D、深圳锦绣中华
2、下列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的事物和因素,属于旅游资源的有:
① 海市蜃楼 ② 傣族的泼水节 ③ 吉林雾淞 ④ 牧民草原上放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旅游景观与所属类型搭配不正确的是:
A、腾冲火山群——地质地貌景观 B、苏州园林——皇家园林
C、九寨沟——自然景观 D、山顶洞人遗址——历史文化景观
4、下列旅游资源的特性中,属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所特有的是:
A、位置相对稳定性 B、历史文化属性 C、非消耗性 D、美学属性
5、下列旅游资源所反映的旅游资源的特性对应不正确的是:
A、想体验北方草原文化最好去内蒙古草原——位置相对稳定性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美学属性
C、游故宫,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属性
D、登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感叹人类的智慧——物质景象组合性
6、读以下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A 亚马孙雨林 B 黄果树瀑布 C 埃及狮身人面像 D 张家界风光
(1)四图中,C图从旅游资源分类上看它属于 ;从旅游资源的特性上看,它区别于其他三幅图的特性是 。
(2)从旅游资源的分类上看,A图属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的 景观类;B图属于自然景观中的 景观类;C图属于人文景观中 景观类;
D图属于自然景观中 景观类;
(3)旅游资源的特性中,四幅图都具有的是 、 、 、 。
课堂练习答案:
1-5:C A A B A
6: (1)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属性。
(2)生物;山水组合;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地质地貌。
(3)位置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非消耗性。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