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目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课型 讲读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月 日 班级 上课时间 月 日 班级
上课时间 月 日 班级 上课时间 月 日 班级
课标要求与分析 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分析:属于知识目标 学习水平:理解 行为动词:理解 分析 学习内容:主要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分析:属于技能目标 学习水平:模仿 独立操作 行为动词:阅读 借助 学习内容:浅易文言文基本内容 3、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分析:属于情感目标 学习水平:经历 领悟 行为动词:积累 感悟 欣赏 学习内容:品位
教材分析 这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中一篇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
学情分析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孟子的作品又是重中之重。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是朗读课文的能力,还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文言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的状态,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亟待提高。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教学难点:论证结构的把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 文言词语,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论证思路。过程与方法:了解逐层论证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人和”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具 多媒体
流程 一、导入新课 ? 预计时间2分钟,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视频播放:《雍正王朝》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 问:刚才这首歌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生答: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正如歌中唱到的,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施仁政,察民情,顺民意,得民心。贤明智慧的李世民也明确提出“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其实,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早已论证了这一思想。 (板书文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预计时间3分钟,解决知识与能力目标1、走进名人(作家,作品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 2、作品简介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3、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三、自主学习 预计时间15分钟,解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媒体展示一些字词读音。 例:郭(guō)? 粟(sù)? 亲戚(qīng? qi)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出语句的停顿。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3、赛读课文(教师评点) 译读课文,掌握文意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能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对抗赛。 规则:本次比赛分两轮进行,两人(同桌)为一组,底分为100分,每发现一处错误扣5分,直到扣完为止。?(1)第一轮:翻译全文(看谁又对又快) 两人分别翻译课文,相互质疑、解疑、扣分。 (2)第二轮:文言知识大比拼。(多媒体展示)①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②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池非不深也?③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⑤翻译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合作探究 预计时间15分钟,解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多媒体演示: 学法指导: 根据文体学习文章。 文章属于什么样的文体?(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 ?论据?论证? a、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b、第二段中:
①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②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
③这场战争结果怎样?
④原因何在?
c、第三段中:
①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
②战争结果如何?
③为什么?
d.全文论述的中心句是_______。作者围绕它展开论述,其意图借论战争来阐明什么? 五、拓展延伸、 预计时间3分钟,解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政论文的语言特色“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方法;如何品味语句,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品读? 师生总结: 词、句意、修辞、句式、语言结构、语气、语势 大屏幕演示 (双重否定句;排比修辞;极力强调这种条件的优越,以示理应守住。) (运用了排比修辞。运用排比,使文章气势更雄壮、奇伟,使人感觉到一种不容怀疑,无可置辨的论辨力量。)六、当堂检测预计时间5分钟,解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委.而去之 委: (2)寡助之至.: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 B、必有/得天时/者矣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答: 七、小结升华 预计时间2分钟,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会成为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
板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实例 分析论点: 守城胜利 攻城胜利 类 推 得出结论: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治国道理
作业情况 预习 1、背诵、默写课文及课下注释。 2、写议论文段: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论点。
教学后记 亮点:在备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以诵读为主线,采用自主合作点拨反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文言经典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吸取民族智慧;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积淀传统文化底蕴,应当成为所有教师在教授经典文言文时的终极追求。改进: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仍存在溜号现象。
批注: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准确把握教学时间,课堂容量大,做到高效学习,精心设计,是一节优秀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