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发育

文档属性

名称 河流地貌发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8-23 17:38:00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 朝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材料:荆江是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河道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每逢汛期,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据史载,新中国成立前的450年间,荆江溃堤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⒈人们常说“万
里长江,险在
荆江”为什么?
⒉看下面图片,思考荆江河段属于那一种侵蚀类型?它又会产生怎样的侵蚀地貌呢?图中A、B两点哪里更适合于建河运码头,说明理由。 B点。A点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B点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故水深较深,适合做码头。拓展提升 “v”形河谷形成以后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成槽形。二、河流堆积地貌探究:⒈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侵蚀地表,这些被侵蚀的物质到那里去了呢?
⒉请看“河流堆积地貌图”说出河流在流出山区的谷口处、河流中下游、河口三个地区,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河流堆积地貌?知识整合 洪积——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地势趋与平缓、河道变的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
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过程:水下坡度平缓——水流速度减慢——三角洲——连接形成三角洲平原。活动 从黄淮海平原的资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地貌构成上分析,黄淮海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利与弊。活动 ⒈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在位择置较低的A地,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⒉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