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05 20:4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下图为“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海域位于(  )
A. 北半球中低纬度
B. 南半球中低纬度
C. 北半球中高纬度
D. 南半球中高纬度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2016年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该水库蓄水的最低水位大致出现在(  )
A. 3月下旬
B. 7月中旬
C. 9月上旬
D. 12月下旬
下面为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以下三题。

3.若该海域是南大西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甲洋流的名称是(  )
A. 本格拉寒流
B. 厄加勒斯暖流
C. 巴西暖流
D. 加那利寒流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图中F表示此地的盛行风,L是流经此区域的洋流。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图中区域位于(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下图表示黄河花园口站上世纪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产生图示水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
B. 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轻
C. 修建水库,灌溉面积扩大
D. 河床淤积抬升,河流流速减慢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6.图中甲地及其附近内陆地区往往出现大气能见度较低的现象,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 沙尘暴多,能见度偏低
B. 气候湿润,多发暴雨,能见度下降
C. 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堆积物疏松,易产生扬沙天气,能见度低
D. 寒流流经,水汽凝结,成雾频繁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洞里萨河的流向随季节变化发生改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给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  )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赤道低压
D. 东南信风
下图中甲、乙为北半球某大洋西侧表层水温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8.乙洋流对流经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 ②撒哈拉沙漠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沿岸 ③纽芬兰渔场的形成 ④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 ⑤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⑤
甲图为某区域图,乙图是甲图中的对应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乙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9.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B. 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C. 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D. 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图乙为测得的图甲中L河流一水文站连续两日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0.导致L河流量变化如图乙所示的主要原因(  )
A. 连续暴雨
B. 气压变化
C. 气温变化
D. 连续阴雨
下列是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图,完成以下两题。11.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河段(图中石嘴山至托克托)河床不断抬高,形成类似下游的“地上河”,河道摆动频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关于该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明显的夏汛
B. 越往下游,径流量越小
C. 有凌汛现象
D. 水能丰富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3.影响图示洋流前进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盛行风
B. 盐度差异
C. 陆地形状
D. 水温差异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以下四题。

14.关于水循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B. 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 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 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用之不竭
下图为信风带中的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5.甲处的水温可能为(  )
A. 16.5℃
B. 19.5℃
C. 18.5℃
D. 17.5℃
近年来,安徽省加快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将全面建成江淮互通、河湖相连、库塘多点的水资源配置格局。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6.安徽省实施调水的地理背景为(  )
A. 降水丰富但过境水资源少
B. 水资源分布总体南多北少
C. 河流沿岸人均水资源丰富
D. 平原水资源缺乏山区丰富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0年7月18日发表评论认为,尽管三峡大坝迎来建成后最严峻的洪峰考验,但这也可能让备受争议的三峡大坝获得一次“正名”的机会。下图为“水循环略图”,完成以下两题。

17.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与之有关的主要环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伞式洋流发电是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周而复始的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读“某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8.如果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南半球,则洋流G的性质和地理位置可能是(  )
①暖流 ②寒流 ③大洋东岸 ④大洋西岸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
A. 与经济水平成负相关
B. 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C. 由东向西逐渐减轻
D. 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
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20.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跨流域调水
B. 修建水库
C. 人工降雨
D. 植树造林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读“全球洋流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中低纬大洋环流为例,其分布规律按时针运动方向可表述为北(半球)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按照洋流的冷暖性质,以大洋为中心,东侧多为________流,西侧多为________流。
(2)①~④中可以形成渔场的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球大洋环流可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________具有重要作用;对局部地区来说,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________________作用。
22.读“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季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发生了弯曲,请分析其影响因素。
(3)在甲、乙两图中各有一洋流,用“→”标出其运动方向,并标明洋流的名称。
(4)分析甲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和乙图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23.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寒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②海域容易出现海雾的原因。
(2)简述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3)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是____________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24.读“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
(2)目前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3)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
(4)如果A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25.读澳大利亚两城市降水量比较表和下面两幅地图,回答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指出表中两城市1月与7月降水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3)简析图中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直接判断出该海域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
2.【答案】A
【解析】根据该地区入库流量的变化,5~6月、8~9月流量大,7~8月较小,判断该地区为长江流域。5~6月受梅雨影响,8~9月受锋面雨和台风雨的影响,降水丰富;而7~8月在副高控制下,降水少。
3.【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若位于南大西洋中低纬度,则甲为巴西暖流。
4.【答案】C
【解析】由图中经纬网可知经纬线为75°E~85°E;2°N~8°N即马尔代夫附近海域。
5.【答案】C
【解析】植树造林使得下游水土流失减轻。修建水库,灌溉面积扩大会导致下游年径流量及输沙量减少。河床淤积抬升,河流流速减慢会使得下游输沙量增大,所以C正确。
6.【答案】B
【解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寒流影响,沿岸多形成荒漠,所以沙尘暴多,能见度偏低;因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堆积物疏松,易产生扬沙天气,能见度低;沿海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大,而寒流流经,近地面水温低,所以水汽凝结,成雾频繁;因气候干燥,暴雨少见。
7.【答案】B
【解析】读图,该地位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给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西南季风,B对。
8.【答案】B
【解析】结合前面分析,乙洋流是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①错。撒哈拉沙漠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沿岸是受沿岸寒流影响,但该寒流分布在大洋东侧,②错。纽芬兰渔场的形成是受寒、暖流交汇影响,有大洋西侧寒流影响,③对。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受沿岸寒流降温影响,④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与沿岸寒流有关,但该寒流位于大洋东侧,⑤错。所以B对。
9.【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丙分析,A地的流量季节变化大,E地流量季节变化小,说明E地受湖泊的调节功能影响。湖泊只能调节下游河段的流量。所以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河水补给潜水,A、C、D错,B对。
10.【答案】C
【解析】从乙图可以看出,该河的流量在正午之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日出前达到一个最低值,可以看出,流量的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一致。
11.【答案】C
【解析】分析图a,甲、乙两个水文站之间有个湖泊,湖泊在洪水期可以蓄洪,对下游水位起调节作用,因而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值比甲水文站小。
12.【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形成“地上河”河段的主要外力作用表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一般落差小,所以水能资源不丰富。
13.【答案】C
【解析】根据经纬度及大陆轮廓判断,图示地区为北非的西部,图示洋流为自东北流向西南的加那利寒流。在西风带的作用下的北大西洋暖流向东流动,遇大陆后,向两侧的高纬低纬分流,向南流的加那利寒流受沿岸轮廓的影响成东北-西南流向。
14.【答案】D
【解析】水循环实现了地表四大圈层的有机联系,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D对。水循环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传输得以转化,不只是进行能量交换,A错。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是变化的,B错。陆地径流与海洋蒸发呈平衡状态,C错。
15.【答案】B
【解析】图中甲处有一暖流流经,温度较高;图示等温线温差是1℃,所以甲的取值范围是19℃~20℃之间。选项B正确。
16.【答案】B
【解析】该题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江淮互通、河湖相连,选项中只有“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符合,故选B。
17.【答案】D
【解析】洪水是因为降水多,排泄不畅形成的。
18.【答案】B
【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洋流G自北向南流动。若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南半球,则洋流G为暖流,位于大洋西岸。
19.【答案】D
【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分析,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由南向北多数地区水贫困程度加重,但中间有特殊地方,不是逐渐加重;由东向西情况复杂,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与经济水平高低有相关性,但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20.【答案】B
【解析】季风区内因为水资源的季节性分配不均,最有效的治理措施是修建水库。
21.【答案】(1)顺 逆 寒 暖
(2)① 处于寒暖流交汇的海区,饵料丰富
(3)全球热量平衡 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分布及影响。根据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可判断。
22.【答案】(1)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夏季
(2)海洋上是受洋流(寒流)的影响;陆地上是受地形的影响。
(3)画图略。 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
(4)甲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乙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原因:盛行上升流。
【解析】(1)由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出,甲图陆地为北美洲局部图,乙图中陆地为南美洲局部。甲、乙两图中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因此图中所示地区都处于夏季。
(2)甲图中海洋等温线凸向低纬,受寒流影响;陆地上等温线凸向高纬,受地势高的影响,气温较低。
(3)等温线的指向即洋流的流向,这两股洋流都是寒流,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
(4)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秘鲁寒流是上升补偿流,使流经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23.【答案】(1)②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
(2)P地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后被加温加湿,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大,故P地冬季多降水。
(3)北海道 位于温带的大陆架海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解析】第(1)题,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因此②海域易出现海雾。第(2)题,从盛行风、地形、洋流三方面考虑。第(3)题,图示海域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海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24.【答案】(1)海陆间循环
(2)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3)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4)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枯竭;沿海地带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导致地面沉降或塌陷。
【解析】(1)图中甲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2)目前人类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3)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使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4)如果A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枯竭;造成沿海地带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引起地面沉降或塌陷等问题。
25.【答案】(1)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中西部递减(或北、东、南三面沿海多,中西部少)。
(2)1月(夏季):悉尼降水远多于珀斯,原因是悉尼夏季受来自太平洋面上东南风影响而降水多;副热带高压南移控制珀斯而降水少。 7月(冬季):悉尼降水少于珀斯,原因是悉尼受到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西北风影响而降水少,西风带北移控制珀斯而降水多。
(3)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农业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市场广阔,适应性强;对外运输便利;政府政策鼓励与支持等。
【解析】(1)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要从等值线的递变方向分析。由图可知其特点是: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中西部递减(或北、东、南三面沿海多,中西部少)。
(2)读表可知,1月(夏季):悉尼降水远多于珀斯,7月(冬季):悉尼降水少于珀斯。这种差异与二者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即大气环流不同有关。1月(夏季),悉尼受来自太平洋面上东南风影响而降水多;珀斯受南移的副热带高压控制而降水少;7月,悉尼受到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西北风影响而降水少,珀斯受北移的西风带控制而降水多。
(3)读图,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该地发展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该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相对低;位于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便于出口;靠近人口、城市密集地区,市场广;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政府政策鼓励与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