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思考]
1.阅读教材P118“资料分析”并分析曲线,探究下列问题。
(1)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为什么会明显增多?
答案:①人类生存环境条件适宜,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没有天敌,受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小。②人口基数过大。③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等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提高,出生率较高。
(2)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答案:不完全适用。因为人口数量问题既有自然生理基础,又受社会因素制约,故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2.计划生育是如何起到控制人口数量的作用的?它的实施使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降低出生率。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中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成年和老年个体数相对增多,从而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预习反馈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
C.淡水资源的危机日趋严重
D.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答案:D2.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环境污染。解决这五大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 )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解析:世界人口因增长速度过快,对粮食的需求大大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造成了粮食不足,同时,对资源、能源的开发过度,造成了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缺乏,而且人口的增长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解决人口膨胀这个问题。
答案:B3.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目前人口数量还没达到地球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人口增长的情况还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科技进步固然可以缓解因人口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例如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的枯竭是不可能因科技进步而得到解决的。
答案:D4.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通过生物技术,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利用率不高;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大力开垦湿地,容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
答案:C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当前人口基数大,加上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升高,人口仍将持续增长
B.虽然我国当前人口基数大,但是当前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我国的总人口将持续稳定,不再增加
C.虽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是我国的人口总数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加
D.虽然我国当前人口基数大,但是由于当前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我国的总人口将持续减少,缓解了由于人口增加带来的压力
答案:C三、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预习反馈
1.判断
(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 × )
(2)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 )
(3)眼睛退化的“盲鱼”可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4)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 √ )
(5)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 )
(6)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 )
(7)臭氧层破坏导致温室效应。( × )
(8)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最好保护。( √ )2.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了人们的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D.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就是指生态价值。
答案:B3.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层空洞 ⑥潮汐 ⑦大脖子病
A.①②④ B.⑥⑦ C.③⑤⑦ D.②⑤⑦
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情景导引
近年来,我国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这会对生活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试完善下列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简图。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典例剖析
例题下图是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持续高于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解析:综合三幅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加大,在遭到破坏时反而会缩小。所以,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归纳提升
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的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对资源的影响:人均可利用耕地减少;人均水资源减少;粮食短缺;森林、草原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2)对能源的影响:导致能源需求量大,森林等可再生能源被破坏;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增多。
(3)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们生活等造成水、土壤、空气等环境污染。
(4)采取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活学活练
下图所示为1910年梅托斯提出的“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口剧增将导致土地利用过度,其结果是粮食产量 。?
(2)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快粮食 ,并使人口死亡率 。?
(3)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解析:人口增长,土地利用过度,使粮食单产不高不稳,甚至病虫害频繁出现,导致粮食减产。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被开垦,植被被破坏,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短缺。由于食物不足、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因素,人口死亡率升高,所以人口数量下降。
答案:(1)下降 (2)短缺 升高 (3)枯竭加剧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情景导引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某地区持续干旱,导致土地干裂。旱情的持续发生对生物圈的稳态会造成哪些影响?
答案:导致土地荒漠化、植被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等。(2)①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很多,如大量 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的排放,建筑工地的扬尘等。?
②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空气质量准则认为,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空气质量准则值PM2.5——即每立方米微粒超过10微克的空气中,人类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将可能直接导致 下降。?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③生活污水流入水域生态系统,会造成富营养化现象。所以生活污水在排放之前需要经过处理,下列有关处理污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杀菌剂杀死腐生性细菌和腐生性真菌,利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
B.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需要物理沉降除去个体比较大的污染物
C.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需要利用微生物净化处理,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
D.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可以利用相应的植物来吸收以除掉重金属
答案:①化石燃料 ②人口密度 ③A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典例剖析
例题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的排放量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减少空气污染 ②缓解温室效应 ③不可再生 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据题中信息“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的排放量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可以推断,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减少酸雨危害和空气污染,同时缓解温室效应。生物柴油是用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所以属于可再生资源。
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归纳提升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2.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活学活练
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人口增长—生活贫困—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的关系是( )
A.贫困、人口与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通过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贫困—环境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 保护生物多样性
情景导引
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
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结合图示判断下列相关说法的正误。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1)图Ⅰ、Ⅱ、Ⅲ分别表示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
(2)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3)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 )
(4)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
(5)以自然景观为对象的生态旅游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典例剖析
例题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解析: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要从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出发。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国外物种的引进要谨慎,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进更不可取,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人工林的强,不易受到病虫害影响。
答案:A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归纳提升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
(2)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的物质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2)保护的措施
①就地保护: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等。例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②易地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③利用生物技术保护濒危物种。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此外还可通过人工授精、组织培养、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及其基因的保护。
④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等;同时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⑤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利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特别提醒(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活学活练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
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要点速记1.我国人口的两个现状
(1)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2)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2.我国控制人口数量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3.全球性七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5.生物多样性的三种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6.生物多样性的四种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课件6张PPT。本章整合一、生物入侵
1.概念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等造成危害的过程。
2.生物入侵的危害
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第二,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第三,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第四,外来物种入侵还会给受害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外来生物入侵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
(1)侵入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
(2)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
(3)侵入种对环境适应性强。
(4)缺少天敌的控制。二、水体富营养化和水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1)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下图所示)(2)引发的后果:产生“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生在海水中)。2.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水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出生率没有影响
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答案C
2.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B
3.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是( )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解析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不是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答案C
5.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CO2、SO2、氮氧化物
B.SO2、CO2、氮氧化物
C.氮氧化物、CO2、SO2
D.CO2、氮氧化物、SO2
解析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SO2,引起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是氮氧化物。
答案A
6.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近年来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层被破坏引起的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 )
①海洋浮游生物增多 ②人类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加 ③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 ④农作物减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臭氧层是地球生物圈的天然保护伞,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有重要意义。臭氧层被破坏后,地表紫外线辐射增强,不利于动植物的正常生长生活,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同时使诱变频率增大,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
答案B
7.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
A.基因突变和重组 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 D.地理隔离
解析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C
8.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的掠夺性采伐和环境的破坏,龙血树已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龙血树对人类具有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
D.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禁止人类对龙血树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解析据题意分析,龙血树有重要的直接价值,其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掠夺性采伐和对环境的破坏,故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保护龙血树,并对龙血树进行合理的利用,而不是完全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D
9.下表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原 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丧失栖息地
32%
60%
生物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A.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造成的
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
D.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解析生态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错误。据表中数据可知,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栖息地丧失,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丧失,故B项正确、C项错误。据已知信息无法判断生态系统的类型,D项错误。
答案B
1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而易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
C.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可以适当地进行猎采和买卖
答案D
11.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 。?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 ,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 。?
解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根据影响人口密度的特征,控制人口数量应该控制其出生率。
答案(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2)增加
(3)出生率 计划生育
12.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 (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右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E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 表示初级消费者。?
解析(1)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即间接价值。(2)大气中的CO2库和生产者进行双向交流,同时其他各种生物成分都可产生CO2,因此A表示大气中的CO2库,E表示生产者,C、B、D依次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其他各种生物成分的碳都可流向F,F中的碳单向流向大气,故F表示分解者。
答案(1)间接 (2)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分解者 C
能力提升
13.下图为我国近1 000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1 000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解析该曲线图表明,我国近1 000年来人口增长接近于“J”型曲线,但人口的增长受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等的限制,并非完全符合“J”型增长曲线。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数量增加;反之,人口数量减少。近1 00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数量激增。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极低,所以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答案C
14.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验。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B.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
C.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D.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解析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不会因食物链的延长而提高,A项错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释放过量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B项错误;引进外来物种,如果导致生物入侵则会造成引入地生物多样性锐减,C项错误;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D项正确。
答案D
15.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 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 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 法,分别统计 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 (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
解析本题以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为着眼点,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相关内容。
(1)S元素是蛋白质中的标志元素。
(2)富营养化是水体中的N、P元素含量过高造成的。
(3)该稻田呈正方形,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4)稻田中有机物主要通过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以及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被分解。
(5)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同时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导致藻类数量减少。
答案(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
(4)①③④
(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第6章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解析小草为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作为食物属于间接价值。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
答案B
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
B.人造含氟制冷剂的大量排放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
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
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
解析化石燃料中含有C和S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CO2和SO2,既可以加剧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因此,开发的新能源若不含C和S元素或含量较少,就可以既缓解温室效应,又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
答案C
3.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后来在我国的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动物取食,黄顶菊迅速蔓延。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 )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C.物种多样性增加
D.基因多样性增加
解析没有天敌的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使本地原有物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存受到威胁,破坏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答案A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此处挺水植物芦苇为一个种群,其中不存在群落的结构,A项错误;植物只可利用CO2和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C项错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项错误。
答案B
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答案C
6.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解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项不合题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等,B项符合题意;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项不合题意;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这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项不合题意。
答案B
7.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徐州市实施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使物种多样性显著提高,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即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D
8.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导致侵入地或引种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对危害农、林、牧业的害虫或鼠类,从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出发,应加强灭害工作,但不应彻底消灭,而是把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属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之一,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是为了增强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目的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C
9.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将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B.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将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陆地或水域划分出来加以保护,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及其生存场所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是一种就地保护措施。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是将东北虎迁出原地进行易地保护。将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是对野生生物资源进行法制管理的措施。
答案A
10.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为保护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
A.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进行易地保护
B.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
C.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D.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答案A
11.
由于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造成(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空间,同时也离不开食物,因此就需要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所以,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就业压力加大、教育经费短缺、环境污染加剧、森林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答案D
12.“气候变暖将是一场灾难。”下列关于这句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给人们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
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D.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将减少,有利于阻止气温升高
答案D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析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答案D
14.1996年华南虎被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存活的圈养华南虎不足百只。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南虎濒临绝灭的原因完全是人类的乱捕滥猎
B.对华南虎的圈养属于就地保护的一种形式
C.华南虎与东北虎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已成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D.保护包括华南虎在内的生物多样性,需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层次上保护
答案D
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解析由题干可知,叶退化的锁阳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可判断二者为寄生关系,A项错误;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恢复力稳定性一般较高,B项错误;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项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定向的是自然选择,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10分)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有关。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及能量流动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它们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就越高。?
(2)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 与 的速率相同(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 。?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能量的流动途径,则一般情况下,② (填“>”“=”或“<”)③+⑤。?
答案(1)A、B、C、E 抵抗力
(2)① ④⑤⑥⑦ 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3)>
17.(14分)近年来,在每年的梅雨季节,巢湖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华(蓝藻暴发)现象,下面是发生水华现象时,巢湖生态系统中一些成分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引发水华现象发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水华现象发生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因为 。?
(2)微囊藻是导致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湖水中的N、P等元素含量变化时,对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 ,并说明理由。 。?
(3)图中a、b分别代表 。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一调节方式是 。?
解析(1)引发水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等。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水华发生之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2)水中的N、P等元素是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N、P等元素含量变化时,会影响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3)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等 巢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有影响 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空间充裕等情况下,营养物质是限制生物环境容纳量的重要因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水体中的溶解氧降低、有毒物质 (正)反馈调节
18.(16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
(2)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曲线甲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曲线乙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曲线 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
解析(1)浅水区向陆地方向有不同生物种群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用样方法。
(2)曲线甲上,B点纵坐标大于横坐标,种群数量增多;曲线乙上,F点在直线p上,说明此时种群数量不发生变化。a点之前,曲线乙在直线p之上,种群数量增多,曲线甲在直线p之下,种群数量减少,因此,曲线甲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恢复生物多样性应先恢复生产者数量。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答案(1)水平 样方 (2)B F 甲 (3)生产者 抵抗力 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