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科学概念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水盆1个、水、洗耳球1个、塑料管1段、记录单1张。
教学过程
1.导言引入,联系上节课的学习,运动、呼吸与心跳的关系将在本节课进一步展开研究。
2.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对于心跳加快的原因,教科书中采用阅读资料的方式进行了讲解。
尽管教科书中将“心跳为什么会加快”这个问题作为阅读资料进行处理,在教学中,我们仍旧可以给予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可以尝试以在肺吸收氧气,身体消耗氧气之间缺少中间传输环节为理由,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对心脏功能的思考。
估算一天中心脏大约跳动次数的活动,重点在于学生能不能将不同身体运动情况下心跳的速度变化考虑进来进行估算,能不能在看到最终的数字时感受到心脏工作的“辛苦”。心跳数字的估算过程需要学生集体讨论,相互启发,将可能影响心跳快慢的条件考虑周全。为学生建立保护心脏健康的意识奠定认识上的基础。
3.体验心脏的工作
这个实验是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洗耳球代表了心脏的心房与心室,手捏的力量代表心肌的收缩功能,塑料管代表了血管,输送的水代表了血液。
4.提出问题“在做运输水的实验中,我们有什么感觉?做了多长时间会有劳累感?”
5.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心脏无时无刻地工作,它会疲劳吗?”,
通过阅读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教师指导学生记录运动后心跳恢复到正常值所用的时间,用来比较不同人心脏的健康程度。
在体验心脏工作的活动中,需要小组同学共同合作,相互配合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要给予学生比较充分的交流感受的时间。
对于心脏的健康保护问题,需要在体验心脏工作“量大、强度大”的基础上,产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6.让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气泡图,以表示身体活动与呼吸、心跳之间的关系。
7.了解学生对于心脏的活动有多少认识。
学生将有机会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并通过体验活动了解到心脏的工作强度,以此初步建立保护心脏健康的意识。
这些活动会让学生易于接受“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健康生活”的观点。
课件21张PPT。 在我们跳动起来之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心跳的次数同时也增加了,运动与心跳有什么关系呢?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 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估算一天中心脏大约能跳动多少次。 集体讨论,相互启发,将可能影响心跳快慢的条件考虑周全。呈现出心脏繁重的工作量体验心脏的工作 用洗耳球反复将水吸进又挤出。模
拟
实
验洗耳球代表了心脏的心房与心室手捏的力量代表心肌的收缩功能塑料管代表了血管输送的水代表了血液 一分钟后,手有什么感觉? 一分钟里,我们挤压了多少次? “心脏无时无刻地工作,它会疲劳吗?”心脏 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如果两次心跳的间隙是一秒钟,也就是一秒钟跳动一次。那么,心脏实际上在0.2秒钟就完成了跳动,剩下的0.8秒是休息的. 尽管心脏每次跳动后都会有短暂的休息,我们还应该让心脏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在身体休息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的时候,氧气的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会减少,心脏会得到较多的休息。所以,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找一个爱运动的同学,和他比较一下,在跳动1分钟后,恢复正常心跳所需要的时间。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经常锻炼身体,同样可以使我们的心脏更加强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