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安徽省太湖县江塘初中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秋安徽省太湖县江塘初中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8 14:20:26

文档简介

江塘初中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答题卷2019年12月
题号



总分
得分
温馨提示:请按题号在规定区域内答题。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古诗文默写。(共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2分) 3.( )(2分) 4.( )(2分) 5.( )(2分)6.( )(2分)
7. ( )(2分)
8.(4分)(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9.(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2分)
(3)①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 ”改为“ ”。(4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15分)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15分)
15.(1)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6. ( )(3分)
1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15分)
19. ( )(2分)20. ( )(2分)21. ( )(2分)22. ( )(2分)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作文(40分)
25.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塘初中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②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 ?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 ,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争渡,争渡, 。 (李清照 《如梦令》)
⑤ ,绿水逶迤。 (欧阳修《采桑子》)
⑥ ,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2)提示性默写(4分)
①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悠然忘我的诗句是: , 。
②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
2. 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 (2分)
A.丈夫之冠(guàn) 荷担者三夫(hè) B.无穷匮也(kuì) 一厝朔东(cuò)
C.军士吏被甲(bèi)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yī) D.可得而犯邪(yé) 折戟沉沙铁未销(jǐ)
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甚矣,汝之不惠   B.曾益其所不能 C.往之女家 D.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不得志,独行其道 行拂乱其所为 B.曾不若孀妻弱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先驱曰:“天子且至。”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该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列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C.《周亚夫军细柳》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饮酒》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是我国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散文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⑥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③④  D.②⑥①⑤④③
8.名著阅读。(4分)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恐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这里的“我”是________,他一反常规,用________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他的名著《昆虫记》,堪称_____________完美结合的典范,赢得了“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9.综合性学习。庚子年春节即将来临,八年级某班以“我喜爱的对联”为主题开展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8分)
(1)下面是关于对联的调查统计表,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从表格中得出的结论:(2分)
是否关注过对联?
对联能否增加节日气氛?
贴对联是弘扬传统文化吗?
是否知道上下联怎么贴?
是174
能185
是164
是38
否26
否15
否36
否162
(2)一游客游览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看到门楼左边写着“一径竹阴云满地”,右边被花遮挡了,下面能与上联相配成一幅对联的是(??? )。(2分)
A.半帘花影月笼纱B.万树梅花月如水C.四面荷香花伴柳D.一城山色半城湖
(3)下面是某同学拟写的倡议书片段,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4分)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A】它的出现不是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有意义,而是为我们保存了一份珍贵的传统文化。春节有春联,丧事有挽联,书斋有励志联,风景胜地有名胜联,章回小说有标题联,生日吉庆有寿联,对名人评价有名人联。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掌握对联的创作方法,【B】对于熏陶学生的优秀、培育学生的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①【A】处画线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5分)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 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 “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10.第④段加下划线的“包涵”的含义是什么?(2分)
11.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⑨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4分)
12.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
①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
②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13.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2分)
14.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15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①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②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③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④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①公仪子:即公孙仪。②夫子:对男子的尊称。③下人之色:迁就他人。④即:假如。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安居而天下熄 (2)与民由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虽嗜鱼
1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B.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C.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D.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18.根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有人认为公孙仪是“大丈夫”,你是否赞同,为什么?(4分)
【三】(15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匈奴大入边    入边:侵入边境 B.上自劳军 劳:慰问
C.居无何,上至 无何:不久 D.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谢:道歉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与例句中加点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不闻天子之诏
A.已而之细柳军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D.甚矣,汝之不惠
2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2.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本文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全文采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周亚夫一直都没有露面/,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文中写“刘礼”“徐厉”两位将军的作用是用以衬托,突出周亚夫将军是“真将军”。
C.文中用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进行对比,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
D.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
2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24.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三、作文(40分)
2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要从我们自己做起。
请你任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题目一:《那次,我说谎了》 题目二:《那次,我没有说谎》
语文第六单元参考答案20191212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 (10分)1. (1) ①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心远地自偏 ③角声满天秋色里 ④惊起一滩鸥鹭 ⑤轻舟短棹西湖好⑥天接云涛连晓雾(2)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②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2、C(2分) 3、D(2分) 4、A(2分) 5、D(3分)6.C(2分)7.B(2分)8. 法布尔 野外观察 科学与文学 昆虫的史诗(4分)9. (8分) (1)大多数人关注对联,认为对联能够增加节日气氛,弘扬传统文化,但对联知识还不够了解。(2分)(2)A(2分)(3)①将“不是……而是……”改为“不但……而且……”或“不仅……还(也)……”②将“优秀”改为“品格(品质)” (4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5分)10.(2分)第④段加下划线的“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 
11.(4分)作者一方面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想把“我”想得到的一切都给了“我”;另一方面因为父母为“我”付出太多而愧疚,“骂”实际上是反语。(答出大意即可)
12.(4分)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细致地表达了父亲为“我”挑石头、洗石头的良苦用心和浓浓爱意。(答出大意即可)②作者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或:通过“我”的联想与想象),细腻地表达了“我”对父母“痴心之爱”的醒悟、感动和自责。(答出大意即可)
13.(2分)“石头”是文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物品,用“痴心”修饰“石头”,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切中文章主旨。(意近即可)14.(3分)提示:肯定或否定这种做法均可以,但必须写出充足的理由。
(二)(15分)15.(4分)(战争)停息 遵循 任宰相 即使 16.(3分)B17.(4分)(1)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2)您喜欢吃鱼却又不接受(鱼),为什么呢?18.(4分)示例一:我赞同(1分),因为公孙仪不受鱼体现了大丈夫“富贵不能淫”,所以他是大丈夫(1分)。(说明:回答”赞同“的最多只得2分)示例二:我不赞同(1分),因为公孙仪不受鱼是怕自己因为受了鱼会丢掉相位,是从自己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1分),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讲究“仁”,即爱民众(1分),这和公孙仪的动机完全不同(1分),所以公孙仪不配称大丈夫。
(三)(15分)19.D  20.C  21.A  22.A 23.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剑出鞘,开弓搭箭,弓拉满。24.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三、作文(40分)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