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诗词五首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5 诗词五首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8 19:3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时 计 划


课题 诗词五首 课时 二次备课
班别 授课人
时间 教 具 课 件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重点 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难点 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一、有效导入 明确目标 1、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出示学习目标 准备古诗词,上课交流。 齐读教学目标 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二次 备课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赏读《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步骤二 学习《饮酒》其五 步骤三 学习《春望》 步骤四 学习《雁门太守行》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归纳法 读书指导法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词义。 3.作者简介 陶渊明 背景介绍 5.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读停顿。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什么心境? 8、名句赏析。 自主学习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读书法 结庐(lú)  东篱(lí)  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  燕脂(yān) 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1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二次备课
三、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各小组就本组的自学情况在全班范围内汇报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史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写的是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四、变式练习 拓展提高 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点有哪些? 五、课堂小结 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教师点拨法 讲解法 适时补充法 交流点拨】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居所偏僻安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练习指导法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从大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正的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汇报交流法 小组合作法 分析与综合法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伴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各小组间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共同解决同学们新生成的问题。 练习法 《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整首诗格律严整,对仗精巧,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整理知识点,谈收获以及体会,个抒已见。 10 15 5



巩 固 练 习 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点分别有哪些? 二次备课
作 业 完成练习册,预习下一课
板 书 设 计 饮酒淡泊名利,宁静处世 超凡脱俗,热爱自然[来源:学科网] 洒脱恬淡,追求自由 春望望中所见——山河在,草木深 望中所感——花溅泪,鸟惊心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 校 检 查 记 实


课 时 计 划


课题 诗词五首 课时 二次 备课
班别 授课人
时间 教 具 课 件
教 学 目 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重点 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难点 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一、有效导入 明确目标 1、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挥百万大军南下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牧的《赤壁》。 出示学习目标 分析 思考 齐读教学目标 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二次 备课
二、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 第二课时 赏读《赤壁》《渔家傲》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步骤二 学习《赤壁》 步骤三 学习《渔家傲》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讲授法,说明本节要求等。 读书指导法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2.理解诗词中的重点词语的词义。 3.作者简介[来源:学科网ZXXK] 杜牧 4.背景介绍 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诵的停顿。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7、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有何特点?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8、这首词上片,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读书法 自主学习法 各小组选定发言交流的代表,帮助其组织语言,准备进行大组汇报。 折戟(jǐ)  铁未销(xiāo)  殷勤(yīn)  嗟(jiē)  谩(màn)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星河:银河。 殷勤:情意恳切。 报:回答。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与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作品有《樊川文集》,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 10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二次 备课
三、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各小组就本组的自学情况在全班范围内汇报 《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四、变式练习 拓展提高 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点分别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教师点拨法 讲解法 《渔家傲》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练习指导法 《赤壁》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本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深刻警策。 结合自身情况,谈收获,谈体会与感悟。 汇报交流法 小组合作法 分析与综合法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各小组间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共同解决同学们新生成的问题。 练习法 分析综合法 《渔家傲》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 整理知识点,谈收获以及体会,个抒已见。 10 15 5



巩 固 练 习 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点分别是什么? 二次备课
作 业 深入理解文章,精读课文
板 书 设 计 赤壁折戟——兴感之由 二乔——发议论感慨以小见大 渔家傲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丽雄伟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 校 检 查 记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