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教材分析1.对课程标准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仔细分析本条“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应指导学生从“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及其性质。 (需要补充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 第二,结合“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航行的影响。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也是自然地理部分的经典内容。洋流的分布规律、大洋环流形成的过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之一。本节课在中学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即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材的作用与地位3、重点与难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是难点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及渔场的形成是重点4、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学生虽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但初中地理知识欠缺,特别是这节课涉及到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盲区,因此在这一部分应有所侧重,应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地理图像而得出结论。5、教学目标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教学理念】①、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②、结合所归纳的洋流模式图,分析洋流的成因③、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④、指导小结,形成板书5、教学目标6、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二、教学方式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辅之以学生自主学习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学、归纳洋流规律
2、案例分析使学生获得分析方法、知 识迁移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案例分
析方法自行分析其他案例
3、指导学生小结学习方法
鸭子舰队飘流记四、主要教学环节纽芬兰岛英国南
安普顿美国纽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A..B观察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中纬西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0°30°N30°S30°N30°S0°60°N60°N60°S60°S30°N30°S0°60°N60°S①中低纬-以___为中心
北_南_、大洋西岸_东岸_②中高纬-以___为中心
北_南_、大洋西岸_东岸_③40°S形成-西风漂流
自_向_30°N30°S0°60°N60°S④南极环流_时针副热带顺 逆暖 寒副极地逆 无寒 暖 西 东逆顺 逆30°N30°S0°60°N60°S副热带暖 寒寒 暖 8______0联想记忆,突破难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气候航行渔场污染全球热量平衡神奇的厄尔尼诺你记住了吗?让我们一起动手画! 增温增湿 减温减湿 渔场0°30°S60°S30°N60°N90°N90°S顺时针逆时针暖流寒流暖流寒流五.板书设计逆时针气候航行污染全球热量平衡六、教学效果分析1. 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 预计可以掌握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预计能够达到理解洋流的成因,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的教学目标。谢 谢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及世界洋流的具体分布情况,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能够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地理问题,具有相应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德育目标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与教具】
世界洋流模式图板图、世界洋流分布图
【课时安排】
2课时(1节练习课)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生活在三面环海的优美城市,相信大家对海洋都很熟悉,当您到海边的时候,您是否注意观察海水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学生一起回答】运动的。
【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既然大家知道海水是运动的,请大家结合我们的生活常识及教材P65说出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
【学生回答】
1)波浪 2)潮汐 3) 洋流
好,同学A回答的很好,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就这三种,首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波浪
【教师同时解说】波浪的种类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同学所说的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波状起伏,我们称之为风浪,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而当发生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也能引起巨浪,我们称之为海啸。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潮汐的形成动画
【过渡】波浪和潮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那么洋流却无法明确感受,下面我便带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全球洋流壮观
【放完后教师解说】从全球洋流录象解说中,我们知道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叫洋流。
【板书】一、洋流
【指导读书】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61页思考:洋流按性质是如何分类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板书】
1、定义
2、性质分类:
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特别交代】洋流的方向指洋流流去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过渡】根据刚才看的录像,我们知道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海水的这种大规模运动呢?洋流的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提示结合气压带风带、地形、地转偏向力、海水为流体等方面分析)下面每10人为一组开始讨论,时间为3分钟,然后在您手中的图1理想海洋中绘出海水是如何运动的?
〖备注:在讨论过程中,到下面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找较好的小组代表拿图用实物投影仪讲解〗
【学生回答】
【教师在放风海流动画的同时讲解】正如同学所分析的①~⑥这六个洋流是在盛行风吹拂作用下,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所以说,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板书】3、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
下面我们来对照一下我画的世界洋流模式图与咱同学画的世界洋流模式,在观察的同时注意与同学所画的比较有哪些不同:
【学生回答】
缺了一条从赤道由西向东的洋流
【教师总结】
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谁能说出这其中的原因呢?这里提示一下: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分析
【学生回答】
因为在赤道附近,向西流的海水到达大陆西岸时,受陆地阻挡,一股返回,所以有一条从西向东流的海水
【教师】回答的很好这里再对该模式总结一下
⑴、①②分别位于赤道南北,洋流的性质又是暖流,所以人们把赤道以北的洋流①称为北赤道暖流,把赤道以南的洋流②称为南赤道暖流
⑵、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
⑶洋流⑧⑩不仅是因②④洋流将水流走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地转偏向力的原因
⑷在看图时,我们还注意到全球洋流形成了几个中心。
【板书】3、全球洋流形成了几个中心
(5)在实际中,南半球的中高纬度环流(极地环流)不存在,仅表现为一条南极环流
好,根据洋流模式,请您分析太平洋上的洋流分布图,并在图2中绘出
下面根据我们的讲解纠正自己的错误,然后再在图2和图3中绘出南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图,时间2分钟
〖备注:2分钟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洋流方向是否正确
【过渡】在讲世界洋流分布时,我们撇开了北印度洋海区,为什么呢?因为北印度洋海区面积小,受季风影响而形成季风洋流,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学生看图说明,冬夏季风向及海水流向)
【板书】
请同学们观察世界洋流的整体分布,并对照课本P62页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名称。(2分钟)
我们学习地理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那么,洋流与地理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
【板书】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洋流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呢?并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①寒流流经过的海区降温减湿,如澳大利亚沙漠直逼西海岸;暖流流经过的海区增温增湿,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
②影响航运,如明代郑和下西洋
③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如北海道渔场
④调节全球热量变化
【教师讲解】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板书】1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2对气候的影响:
例:①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②南北半球沙漠气候的形成与寒流的关系。
③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0N附近,却有长达近半年的结冰期,这主要是分别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岛寒流的影响所致。
④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等
3影响海洋生物
让学生在图上找到四大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的位置,并说明各与哪些洋流有关?
分析寒暖流相交汇和上升流与世界四大渔场的关系,并交代名称。
4影响航海:顺流快,逆流慢;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例:哥伦布横渡大西洋,1492年逆大西洋暖流而行花费37天,1493年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仅花了20天。
5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污染范围扩大)
【课后作业】教材P64活动题及阅读P65的阅读材料
【课堂总结】略
【板书设计】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洋流
1、定义
2、性质分类:
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3、全球洋流形成了几个中心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2.对气候的影响
3.影响海洋生物
4.影响航海
5.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充材料: 厄尔尼诺现象材料1
在向北流的秘鲁海流和强烈的沿岸上升流的影响下,在全年大部分时间里,在东太平洋海区秘鲁沿岸的广大近海水域,通常持续存在着一个狭窄的上升冷水带。但大约在12月末,有一支弱表层暖流,沿秘鲁北部沿岸向南延伸,由于该暖流发生在圣诞节期间,故当地称之为“厄尔尼诺”(即“圣婴”)。在常年,它每年发生一次,并不严重。但在一些异常年份里,这个系统容易发生灾难性的变化。近代科学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不仅使局部的海洋异常,其影响也不限于热带太平洋的东部,而是可以波及全球,造成世界性的天气异常。因此,现代科学家称谓的厄尔尼诺事件,其含义已大大超出了传统的观念。?
厄尔尼诺特征是:通常在赤道太平洋东部,由于盛行(东南信风)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产生离岸流,为了保持水体平衡,于是深层较冷的海水便涌上来补偿。因此,这一带海面(秘鲁沿岸)温度较低,大气稳定,气候干燥,是著名的赤道干旱带,而海洋里,由于深层海水富含营养物质,它的涌升为上层鱼类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条件,所以那里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世界闻名的秘鲁渔场。但是,有些年份,在圣诞节前后,秘鲁沿岸出现一股暖水向南流动,代替了那里原来的冷水,沿岸上升流也随之减弱或消失,从而影响了那里的海洋动物区系和鱼类,使秘鲁渔场大幅度减产。随后,通常干旱少雨的南美洲西部地区连降大雨,此称为厄尔尼诺事件。这股向南侵入的暖水每隔若干年发生一次,时间间隔不定,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因此,预测较为困难。?
1982~1983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为当今世界最强的一次,它引起了全球性的气候异常。1982年11月,赤道太平洋东部地区海温异常升高,且范围很大,打破了历史纪录,圣诞节前后,周围海岛上1700多万只海鸟不知去向。接着1982年冬到1983年春,太平洋东岸的许多国家洪水泛滥,美国中、西部不断遭到暴风雪、冻雨和低温的袭击。在太平洋西岸 ,则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如印尼、澳大利亚、印度及非洲等地,甚至引发森林大火。在欧洲,则出现了异常暖冬。我国也出现了天气异常,南方夏季低温多雨,北方严重干旱,东北地区出现了低温冷害的天气。?
造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目前,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全球性的海洋与大气监测网,给予积极研究。?
厄尔尼诺现象材料2
在全球范围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在太平洋东部,受洋流和信风的影响,东部海区的海水随南赤道暖流向西流动,大洋东部有上升流补偿,表现为东部海区的水温低,西部太平洋地区水温高。而当厄尔尼诺爆发时,由于厄尔尼诺暖流的异常增温,使信风削弱,甚至消失,致使秘鲁沿岸冷水上翻停止,经长时间积累,致使水温变高,形成反常现象,太平洋东西两侧的海水温度反常,气流运动相反,降水发生变化,全球气候表现异常。?
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沿岸温度升高,渔获量减产,并波及世界饲料市场供应;鱼类死亡,污染海域;沿海岛屿上的海鸟因缺乏食物而纷纷逃离;更为严重的是往往酿成全球性的灾难性气候异常,如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使赤道东太平洋沿岸降水骤增,洪水泛滥;太平洋西侧的澳大利亚、印尼等地持续干旱,并引发森林大火,整个非洲更是干旱异常;我国也受其影响。表现在:河套一带干旱,淮河下游一带多雨;东北常出现低温冷害,粮食减产;南方梅雨期入梅偏迟或空梅;在厄尔尼诺的下一年,河套一带多雨,淮河下游则干旱。
对于厄尔尼诺,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其活动规律,科学家们也在积极研究之中,因此,我们应积极关注,实行国际合作,建立全球性的海洋与大气监测网,把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