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0-17 07: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复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转 偏 向 力 摩 擦 力原动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高空)风向斜穿等压线(近地面)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意义: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的水热平衡
2、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思考:1.什么是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请同学们看课本上P33页的活动注意假设条件: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2、地球不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间热量不均高低1、——单圈环流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
(1)单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均匀且不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
偏向力。假设地表均匀。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赤道北纬30度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南风北纬30度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被迫下沉副热带高压带24副极地低压带761358910——三圈环流极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
(1)单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均匀,不自转)
(2)三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均匀)
(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六风七带赤 道 低 压 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气压带和风带----“六风七带”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聚积下沉冷暖气流辐合上升热力因素动力
因素热力因素热力动力
因素气压带分布规律:
高低气压相间分布,并且南北半球对称风带分布规律:
南北对称分布,
但风向不同。
可根据气压带来记风带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偏,冬季南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是不是固定不动的呢?23°26′N23°26′S66°34′S66°34′N0°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北半球)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
(1)单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均匀,不自转)
(2)三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均匀)
(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六风七带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偏、冬季南偏 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比上述情况要复杂得多。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因素: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
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收缩下沉。活动(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膨胀上升。 2.分别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图中的气压带被高低压中心切断,呈块状分布;
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气压带特征:
(1)北半球:块状分布
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思考:南半球的气压带的特征又是怎么样呢?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气压带特征:
(1)北半球:块状分布
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
(2)南半球: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高压低压亚洲高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低压高压亚洲低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练习1.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B、地形的障碍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ACB3.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A东亚季风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2、气压带特征:
3、季风环流
(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
著改变的现象 海平面气压图.swf冬季,盛行偏北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盛行偏南风,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高温湿润多雨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2、气压带特征:
3、季风环流
(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
著改变的现象
(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主要原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最为典型:亚洲东部2.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
请阅读教材39页,思考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1、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即南北纬10°之间的广大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1)、赤道低气压与热带雨林的形成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南北两侧的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14710月份(伊基托斯)热 带 雨 林 气 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特征:(2)、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在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下,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全年降水均匀,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0100200300400500600降水量/mm14710月份伦敦温 带 海 洋性 气 候全年温和湿润气候特征:2、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1)、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西风带南移并影响这一地带,暖湿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带、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帕斯周围等地区。0100200300400500600降水量/mm14710月份罗马地 中 海 气 候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特征:0100200300400500600降水量/mm14710月份上海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气候特征0100200300400500600降水量/mm14710月份北京温 带 季 风 气气候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气候特征:0100200300400500600降水量/mm14710月份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莫斯科温 带 大 陆 性气 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
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气候特征:赤道地区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西风控制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受极地气团控制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如何判断气候类型?1、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由两方面要素构成:A、气温
B、降水量2、根据最冷月气温值
>15℃  热带型(雨林、季风、草原、沙漠)
>0℃ 亚热带型(季风、地中海、温海洋)
<0℃ 温带型(季风、大陆)3、根据降水季节
夏雨型:热带草原、季风
冬雨型:地中海
年雨型:热雨林、温海洋
年旱型:热沙漠、温大陆1月12月7月最热月7月或8月:北半球1月或2月:南半球最冷月﹥15℃:热带0 ℃ ~15℃: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0 ℃ :温带或寒带气候全年多雨全年少雨降水少渐变降水多突变降水均匀雨热同期雨热不同期降水较少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以降水状况确定气候类型:(1)年雨型: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2)冬雨型:冬季多雨,主要是地中海气候;(3)夏雨型:夏季多雨,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4)年旱型:全年降水量少,有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