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13 15:3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版七上生物第一章复习检测试题
选择题
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
A.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能进行呼吸
C.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生活需要营养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所描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 生活需要营养 B. 遗传和变异
C. 生长和繁殖 D.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先后调节显微镜结构一般是(  )

A. ③② B. ③① C. ④② D. ④①
“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
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生物都需要营养
如图所示是制作临时装片标本的流程图,图中空格中依次应该填写的是(  )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流程
擦→(  )→取→(  )→盖→(  )→吸。
A. 滴、展、染 B. 染、展、滴 C. 展、滴、染 D. 滴、染、展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以下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位置 鼠妇 泥土 光线 温度
纸盒的左半侧 10只 湿土 明亮 20℃
纸盒的右半侧 10只 湿土 阴暗 30℃
A. 左右两侧应分别为湿土和干土 B. 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20℃
C. 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 D. 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  )
A. 能够生长和发育 B. 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C. 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D. 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关于生物特征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育现象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 “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蜻蜒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 向日葵 B.  海马
C. 香菇 D. 烟草花叶病毒
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首先要使下列哪些结构成一条直线?(  )
A. 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B. 目镜、镜筒、物镜、载物台
C. 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 目镜、物镜、光圈、反光镜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动,则污物位于(  )
A. 目镜 B. 物镜 C. 装片 D. 反光镜
科学研究有很多方法,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采用的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经验法
在载玻片上写下数字“69”,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形形状是(  )
A. 96 B. 69 C. 66 D. 99
今天外面阴天,实验室内的光线弱,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选用(  )
大光圈、凹面镜 B. 大光圈、平面镜
C. 小光圈、凹面镜 D. 小光圈、平面镜

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如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

A. 装片、目镜 B. 装片、装片 C. 目镜、目镜 D. 目镜、装片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俗语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  )
A. 营养物质 B. 进行呼吸
C. 对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发育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需要哪几个步骤?(  )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
③玻片向左上移动???
④把大光圈换成小光圈??
⑤转动细准焦螺旋.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的下层
B. 大气圈的中下层、水圈、岩石圈的表层
C.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D. 大气圈的中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的表层
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
A. 生物能进行呼吸 B. 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 生物都能繁殖 D.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请把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填空题
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的“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方案:
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的实验结果:
组数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七组 八组
明亮处(只) 2 3 3 1 3 2 1 2
阴暗处(只) 8 7 7 9 7 8 9 8
(1)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建议选体形较大、爬行较快的10只鼠妇作为实验对象,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_。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平均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馒头久放易发霉。为了探究馒头发霉、腐败的原因,阳光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探究实验:将质量、形状相同的新鲜的馒头块分别放入如下三个装置中,瓶口用棉花塞塞紧(实验器皿均已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恒温培养六天。每天定时观察,记录。

(1)三组实验装置中,馒头最先发霉的是__________组。
(2)发霉的馒头上长出的霉菌是一种??? (请在答题卡上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A.细菌B.真菌C.病毒)。
(3)本实验共有______组对照实验,其中甲与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时,变量是__________。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变量__________。
(4)将甲组与乙组的实验结果对照来分析,可以得出的食品保存方法是(? ? ? ? )。
A.脱水抑菌法 B.真空保存法 C.低温抑菌法 D.盐渍保存法
(5)丙组中弯玻璃管的妙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忆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过程,下图1为显微镜结构图,图2依次呈现了某学生在不同阶段观察到的物像,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 ? 图2
(1)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涂抹均匀后,小明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中央先接触液体,再缓缓盖下,结果视野中出现气泡。请指出小明操作的错处: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将物像从①调整到②,须将玻片标本向___________方向移动;
(4)若要将物像从②调整到③,须转动显微镜上的[? ?](填写字母)结构,从③调整到④,则须选择物镜[? ? ](填写字母);
(5)若镜头不慎沾染污物,应使用_________进行擦拭。镜身脏了用______________来擦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是花卉对光的刺激的反应,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
故选:A。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C

【解析】解:“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绘的是春天,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漂浮在江水、湖水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因此诗句中描述的是藻类植物的生长繁殖的特征,C正确。
故选:C。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答案】A

【解析】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从甲调整为乙,物像A向下移动了,并且细胞变大了,所以应向上移动装片,然后转动③转换器调换高倍物镜,最后转动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故选:A。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3)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4)整理实验台收镜。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无机盐等废物的特征,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解析】解:A、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错误。
B、植物属于生物,植物不能快速运动,错误。
C、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错误。
D、生物都需要营养,正确。
故选:D。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6.【答案】A

【解析】解:擦片--擦净载玻片
滴水--滴一滴生理盐水或清水于载玻片上
取材--取样品
展片--将样品展于滴了生理盐水或清水的载玻片上
盖片--盖上盖玻片
染色--将染液滴于盖玻片一侧,用滤纸从另一侧吸去染液
因此,图中空格中依次应该填写的是滴、展、染。
故选:A。
临时玻片标本制作的步骤,可概括为:擦片→滴水→取材→展片→盖片→染色等几步。
要熟记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注意不要颠倒顺序。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对照实验组的变量与探究的条件有关,必须要保持变量的唯一。
【解答】
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变量是温度,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温度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而表格中温度不同、光线也不同(明亮、阴暗)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因此应该为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只有变量温度不同。故C符合题意。 ??
故选C。

8.【答案】D

【解析】解: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这是梧桐对低温环境的反应,从而减弱蒸腾作用。
故选:D。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9.【答案】A

【解析】解: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育现象,正确;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错误;
C、“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错误;
D、“蜻蜒点水”是蜻蜓在产卵,体现的是生物能繁殖,错误。
故选:A。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0.【答案】D

【解析】解:ABC、向日葵是植物、海马是动物、香菇是真菌,都有细胞结构;
D、烟草花叶病毒是植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 因此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烟草花叶病毒。
故选:D
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1.【答案】A

【解析】解:在使用显微镜时,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依次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才到达人眼的。目镜和物镜是安装在镜筒上的,因而镜筒也要在这条直线上。通光孔位于载物台上,转换器是调节物镜的结构;只要“目镜、物镜、通光孔、镜筒在一条直线”,即可。
故选:A。
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光,从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到进入人眼的路径是反光镜、物镜、镜筒、目镜。
只有多使用显微镜,多观察,多思考,就能顺利的掌握此类题目。
12.【答案】A

【解析】解:“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动”,表明污物不在物镜和装片,则污物位于目镜。
故选:A
(1)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2)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13.【答案】B

【解析】解: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我国在人口普查中常用的方法是调查法。
故选:B。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调查适用的范围很广,森林资源的清查和人口普查都是调查。
14.【答案】B

【解析】解: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69”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69”。所以在载玻片上写下数字“69”,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形形状是“69”。
故选:B。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15.【答案】A

【解析】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光线较弱应该用凹面镜、大光圈。
故选:A。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为: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据此解答。
掌握光圈和反光镜在调节光线强弱过程所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移动玻片,污物移动,在玻片上;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移动在目镜上,污物不动,在物镜上。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知道小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17.【答案】A

【解析】解:“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营养。
故选:A
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8.【答案】D

【解析】解:从图中可看出,A图中的细胞体积小,而B图中细胞的体积大,故而由A变成B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A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而B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换成大光圈或用凹面的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故选:D。
由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在显微镜下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当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时,移动玻片应与玻片的位置一致,即当玻片位于视野的右边时,只有向右移动玻片时物像正好向左到达视野的中央。所以A图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只有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才能使得物像到达视野的中央。B图比A图体积大,故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光线会变暗,把小光圈换成大光圈,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象变清晰。
解本题时,要注意换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针对以上问题思考操作步骤。
19.【答案】C

【解析】解: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C。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20.【答案】C

【解析】解:苔花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植株矮小,属于苔藓植物;牡丹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而苔藓不能。二者包含的生物特征是生物都能繁殖。
故选:C。
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1.【答案】(1)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不可行
(3)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阴暗处的鼠妇明显多于明亮处
(5)土壤的潮湿度
(6)放回大自然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探究试验应遵循的原则。
【解答】
(1)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光:明亮和阴暗,因此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有影响吗?
(2)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中:阴暗处为对照组,明亮处为实验组。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该随机挑选10个鼠妇,不要特意选择,这样才是最真实的值,可以减少误差,否则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某同学建议选体形较大、爬行较快的10只鼠妇作为实验对象,不可行。
(3)统计并计算全班平均值,明亮处的平均值═(2+3+3+1+3+2+1+2)÷8≈2(个);阴暗处的平均值═(8+7+7+9+7+8+9+8)÷8≈8(个),明亮处少2个,阴暗处多8个,表明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这样的结果真实可靠。因此,要计算全班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根据探究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可得出该实验的结果是阴暗处的鼠妇明显多于明亮处。
(5)对照性的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问题就是变量,因此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度。?
(6)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实验结束后,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22.【答案】(1)甲???????
(2)B?
(3)2 ?微生物(或真菌,写细菌不给分)温度
(4)C
(5)空气可以进入微生物无法进入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食品腐败的原因的探究实验。明确食品腐败的原因,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
(1)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量的水份、充足的营养物质。甲组与空气相通,微生物可落入瓶中,且温度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乙组温度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丙组虽然温度合适,但微生物只落弯曲处。故三组实验装置中,馒头最先发霉的是甲组。
(2)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大型食用真菌等,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霉菌包括曲霉和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菌体有许多菌丝组成,都靠孢子来繁殖后代。发霉的馒头上长出的霉菌是一种真菌。故选B。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本实验共有2组对照实验,甲与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甲与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时,变量是微生物(或真菌)。
(4)由(1)的分析可知,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温度较低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较慢。可见,将甲组与乙组的实验结果对照来分析,可以得出的食品保存方法是低温抑菌法。故选C。
(5)玻璃管被拉弯后空气可以进入微生物无法进入。

23.【答案】(1)生理盐水
(2)应该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体后再缓缓盖下
(3)左下
(4)B C??????
(5)擦镜纸? ? 纱布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解答】
图示中: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高倍物镜,D低倍物镜。
(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由于0.9%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浓度一致,故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故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制作临时装片时,“盖”这一步的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故小明操作的错处:“使盖玻片中央先接触液体”错了,应改为“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体”。
(3)因为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向右移动玻片,物像就会向左移动,所以,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这样物像才能移到视野中央。故若要将物像从①调整到②,须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向移动。
(4)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调出更清晰的物像,故若要将物像从②调整到③,须转动显微镜上的B细准焦螺旋结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④中的物像比③大,因此从③调整到④,则须选择物镜C。
(5)清洁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故若镜头不慎沾染污物,应使用擦镜纸进行擦拭。
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
(2)应该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体后再缓缓盖下
(3)左下
(4)B? C??????
(5)擦镜纸? ?纱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