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指导思想与教学策略
本设计运用“5E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这一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
我的教学活动分五个环节,分别是问、观、品、悟、拓。问,就是问题导入;观,是观察牙齿;品,就是品尝食物,感受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悟,是领悟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和方法;拓,拓展延伸。
教学背景分析
通过学习上一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学生知道了食物在体内旅行的第一站是口腔。本课的教学将学生引入到口腔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口腔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内部结构又是一个小系统,能够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作为口腔的一部分——牙齿,又可以分成三类,也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教材通过呈现这样一个系统化的人体结构,主要是让学生逐步建立系统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牙齿分三种,功能各不相同,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食物的初步消化。
过程与方法:进行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分布的观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牙齿、舌和唾液在消化食物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三种牙齿及其不同的功能。
难点:进行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分布的观察。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单元的第六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该课计划友1课时完成,本课设计共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牙齿,是本课的难点部分。第二部分:观察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记录单,小馒头,镜子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东西,吃东西要用到什么?(板书:牙齿)
2、牙齿长在哪里?
3、嘴巴在科学里又称做口腔,食物在口腔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4、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板书课题)
思考、回答提问。
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牙齿
1、同学们对牙齿了解多少呢?
2、同学们知道,人有几种牙齿呢?
3、布置任务:请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找找门牙、犬牙、磨牙长的什么样子,在口腔的什么位置?
4、组织汇报观察结果,同时提问各种牙齿的作用。(板书:门齿-切断,犬齿-撕裂,臼齿-磨碎)
5、不同形状的牙齿功能不同,它们在口腔里又是怎样排列的呢?(板书各种牙齿的数量)
思考回答。
观察自己牙齿的形状和位置。
汇报、归纳观察结果。
?
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三种牙齿及其功能排列。
观察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谈话:牙齿在吃东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吃东西除了用到牙齿,还用到口腔里的什么呢?(板书:舌头、唾液)
2、下面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不光要动手、还要动嘴,那就是吃东西。
3、这个实验有两个目的:一是体验牙齿的作用。
二是观察舌头、唾液使食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屏幕出示活动要求,请学生读。
5、教师巡视指导。
6、分析:是口腔里的什么使食物发生变化?
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板书:咀嚼、搅拌、湿润)
7、在食物的变化过程中,如果只有牙齿,没有舌头和唾液行吗?如果只有舌头,没有牙齿和唾液行吗?如果只有唾液,没有牙齿和舌头可以吗?那它们三者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板书:相互协作,初步消化)
学生回答
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
学生思考
回答。
让学生体验牙齿、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的作用及相互协调的工作方式。
巩固拓展
1、蛀牙会传染吗?(视频:龋齿的形成)
2、牙刷越大,牙齿刷得越干净,对吗?
(视频:科学的刷牙方法)
3、为了节省时间,吃东西越快越好,对吗?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细嚼慢咽”呢?
学生答问观看视频
通过师生对话交流,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总结
板书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