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文档属性

名称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1-19 17: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有关城市地图,会分析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分析讨论评价城市问题。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说出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的原因,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的思维,联系实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渗透素质教育,增加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成因。
难点:城市功能区空间分布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布置任务,让学生讨论城市的概况,谈谈对城市的印象。
展示各大城市图片,直接导入本章内容。
总结城市的特点。
【板书】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过渡】我们了解的都是一些有关城市比较肤浅的知识,下面我们要更深入的了解城市。首先,我们要了解城市的内部结构,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集体探讨城市概况,说说自己对城市的印象。

图片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引起学生兴趣。为下个知识点的讲述打下很好的基础。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布置任务】先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探究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
【讲解】农业用地的类型。并讲解我们县城的土地利用类型。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
农业用地;
工业用地;
住宅用地;
等;
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进一步了解城市,可以结合我们县城的实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会将知识迁移,通过农业用地类型思考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从身边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
功能区的形成
【提问】同种土地利用类型上进行的是同种经济活动,他们对城市的区位要求是一样的吗?
【板书】2.功能区的形成
【讲解】同种经济活动对城市的区位要求是相同的,这样同种经济活动就会在一定空间上集聚。这就是集聚效应,这也就形成了我们的功能区。
【板书】(1)集聚效应
(2)功能区的形成

【合作探究】商业区的形成过程,同时让学生分析工业区的形成。
【举例】我们县城开发区。
【提问】读图2.1北京市的功能分区,完成读图思考。
【回答】是的。
思考集聚效应,并分析集聚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
和老师一起探究商业区的形成过程。
自己试着分析工业区的形成。
看图2.1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给各功能区取名。
通过商业区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功能区的形成。集聚效应这一名词比较抽象,要运用实例来解释。及时的将知识在课堂上运用,通过教师讲解商业区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分析工业区的形成。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人文地理知识概况。
【过渡】看来图2.1,我们知道,不同的经济活动会再城市集中,就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提问】功能区的划分有没有明显的界限?为什么?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看比较常见的功能区,即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回答】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是按照占地的比例多少来划分的。
住宅区
【板书】(3)住宅区
【探究】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围绕“我理想的住宅区”集体讨论。主要是住宅区的特点,位置。
【展示】香港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围绕“我理想的住宅区”集体讨论。每小组派代表叙述本组的讨论结果,讲述对住宅区的体验,如位置、环境等。
看香港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图片,思考老师的问题。
运用对比教学法和老师一起比较二者的区别。
合作探讨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知识,图片的展示更加生动形象,比较不同事物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讲解】住宅区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但由于收入的高低形成了两种住宅区。
【问题】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区别。在位置、建筑质量、环境、公共设施上比较。
【展示】图片:
项目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收入阶层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建筑质量
面积大、质量好、有些事独立庭院
面积小、拥挤密集
位置
多在城市外缘
多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联系
公共设施
完善、生活方便
缺乏、生活不便
环境质量
优美
较差
【总结】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知道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是背向发展的。
商业区
【过渡】下面我们介绍另一种和我们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功能区—商业区。
【板书】(4)商业区
【提问】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商业区,它在哪里,又是怎样的?
【讲解】讲述我们县城一些超市的分布情况。
【总结】商业区的分布特点和形态。
根据老师的实例,自主探究商业区的概念、位置分布和特点。
自己思考并分析商业区为什么分布在市中心、交通路线的两侧和街角路口。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新教学思想,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
利用我们县城一些超市的分布特点,形象的讲解了商业区的分布。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了运用地理知识。
【过渡】在一些大城市,还有大型的商业区,我们称之为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展示】展示各大城市CBD图片。
【讲解】通过图片,分析CBD的特点:①建筑物高大密集;②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③内部存在分区;④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总结】展示图片:
组成
各种商业街和大商场(主要设施有高级百货商店、各类专业商店、金融中心及文娱场所
区位
市中心或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处
?
特征
(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经济活动频繁、建筑物高大密集、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
形状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
观察各大城市CBD的图片,总结CBD的特点。
工业区
【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商业区的讲解,自己探究工业区的特点、分布。
【展示】图2.4常州市工业区的分布。
【板书】(5)工业区
【讲解】由于工业区对运输要求高,所以工业区趋向趋向市区外缘或沿交通干线分布,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通过?。
【总结】展示图片:
地位
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区
特征
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
?
区位
趋向市区外缘或沿交通干线分布,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通过?
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工业区的特点和分布。
展示常州市工业分布的图片,学生读图,学生讲解。
让学生学会看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辨析能力。师生互动增添了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及时的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
小结
【练习】通过课件展示题目。

(1)该城商业区位于A、B、C三处的哪?为什么?
(2)工业区位于A、B、C、三处的哪?为什么?
(3)高级住宅区位于A、B、C、三处的哪?为什么?
【解析】解析: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和街道两侧,这样,服务范围广并有便捷的交通;工业区的区位要求交通便捷,避免对城市的污染;住宅区的布局应该考虑环境状况,应适合居民休养生息。
【布置任务】让他学生课后收集不同城市的图片,并提出思考题“不同城市的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和分布是一样的吗?”列举一些实例。
学生回答: (1)A 地处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通达度高,有利于商务活动
(2)B 位于城区外缘,地处交通干线,并在当地盛行风的下风方向,可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3)C 地处城市的郊区,处于湖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及时的检查教学效果,有利于评价学生的听课效率,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让教师察觉自己讲课的不足,并及时反思。
布置任务,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
板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功能区
集聚效应
功能区的形成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