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文档属性

名称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1-28 07: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案例分析:以我国
西北地区为例案例分析:以亚马孙
热带雨林为例荒漠化图片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主要内容概念
成因
防治措施
干旱区半湿润区土地退化人为原因自然因素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一、荒漠化的概念半干旱区二、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1.范围西北内陆,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干旱为主的区域特征2.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三山加两盆”(1)自然原因——干旱为主的区域特征3.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北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1)自然原因——干旱为主的区域特征4.景观 西部干旱:原生沙质荒漠和砾石荒漠(塔克拉玛干)
次生荒漠(乌兰布和、科尔沁) (1)自然原因——干旱为主的区域特征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



●过



●过



● (2)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占90%)人为因素的表现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人口激增过度放牧短期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垦人口激增土地荒漠化归纳:能源缺乏地区
植被遭到破坏
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农恳区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
西北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潜在因素——干旱的自然特征外力风化作用形成戈壁沙漠
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的干旱季节(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2)影响沙漠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气候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的变率大三、荒漠化的防治a、合理利用水资源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c、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e、控制人口增长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a、合理利用水资源具体措施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生物
措施工程
措施前沿地带外围沙漠边缘内部封沙育草营造防沙林带农田防护林网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封沙育草)(防沙林带)(防护林网)①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多层防护林体系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 ②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设置沙障——草方格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利用风能、太阳能e.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利于防治荒漠化 09江苏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
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21~22题。(双选)
21.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2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PQ09浙江
10.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干旱地区利用地下渠道截引砾石层中的地下水,引至地面,实现地表自流灌溉的水利设施。 定义2:利用竖井分段开挖的地下暗渠,用来汇集山前冲积扇的地下水,自流引出地面进行灌溉的水利设施。 定义3:用以汇集地下水自流引出地面进行灌溉的暗渠等整套建筑物
坎儿,意井穴,为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原生沙漠就是原来就是沙漠的地方,次升沙漠就是指 那些本来不是沙漠的地方变成了沙漠.例如我们的内蒙古,本来有些地方是草地,但因放牧过度,本来是草地的地方变成了沙漠,这种沙漠就是指次生沙漠
安地理常识
原生:是指本来就是沙漠 即沙漠
次生:就是在原来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被破坏,而形成岩石裸露的地表,在水、风的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下,使该地水土流失、沙化的现象。   石质荒漠化可以简称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
编辑本段产生原因
  1、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   2、南方夏季高温多雨。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线索绿色要带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一、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CO2O2调节大气中的碳氧成分地球之肺巨大的蓄水库吸纳和滞蓄降水蒸发和蒸腾水汽放吸3.”基因宝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吸烟除尘、防风固沙“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人类的保护伞”破坏后的危害全球气候失调、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令到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很高。
这是因为雨林的生态就象沙漠生态一样脆弱。强烈淋洗高温多雨雨林生态系统
生物循环旺盛土壤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
在地上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
易遭受破坏很难恢复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神奇的亚马孙巴西迁都:
巴西政府公布亚马孙开发计划: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移民亚马孙平原三、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来看:四、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看:——保护——开发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责任,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该对此负责,尤其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2)保护措施
①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②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⑤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⑥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09山东31.(lO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表6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词目:淋洗作用 英文:leaching,lixiviation 释文:土壤中可溶性物质被溶解淋出土体之外的作用。显然,它在多水与高亢的地形条件下最易进行,而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土壤只有在灌淤或灌溉的情况下,方有明显的淋洗作用。土壤中被淋洗的物质,首先是钾、钠等碱金属与钙、镁等碱土金属,其次在中至碱性环境中有可溶性硅酸,以及还原环境中的铁、锰等化合物。影响淋洗作用的因素是:物质溶解度、水分、温度、土壤pH值与Eh值。它与淋溶作用相似,只是淋溶更加强烈。中国东部的湿润地区,尤其是炎热多雨的华南地区,淋洗作用旺盛,表现在土中缺乏盐基质养分并表现为强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