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第十七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1)成因:因 、 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 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 和土壤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 、呈 分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植被类型气候宽度带状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带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1、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由低纬到高纬的更替(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由沿海向内地的更替(2)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请注意观察中国内蒙古东部到新疆西部的海陆距离,并分析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降水量 <200mm 200—400mm 400—600mm反映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依纲梳理夯基础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带体现得特别显著
低纬度地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多数大陆内部距海不太远,水分差异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即使是内陆地区,也不显得干燥,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如中纬度沿海地区,海陆水分交换不太活跃,因而沿海与内依纲梳理夯基础陆地区水分差异较小。所以低纬度和高纬度经度地带性特征不明显。 中纬度地区,大陆宽阔,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沿海与内地水分差异大,反映在植被上,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逐渐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动物、土壤等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地带性特征。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有7个高寒荒漠带(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决定于山地的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基带的海拔高度。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30°N比较:ABCD0°60°N30°N比较:ABCD0°60°N30°N比较:ABCD0°60°N30°N比较:ABCD0°60°N 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越明显,垂直自然带分布越复杂.比较:山地的阴坡、阳坡;迎风坡、背风坡ABCD永久积雪冰川带雪线NS阴坡阳坡迎风坡背风坡比较:山地的阴坡、阳坡;迎风坡、背风坡ABCD永久积雪冰川带雪线NS阴坡阳坡迎风坡背风坡水平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自然带延伸方向 自然带更替方向 主导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带分布规律与纬线平行
(东西延伸) 热量 低纬、高纬
(非洲) 与经线平行
(南北延伸) 水分 中纬(亚欧大陆中部) 与等高线平行(水平延伸) 水热(地势) 高大山地 小结:高频考点巧突破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学法指导高频考点巧突破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高频考点巧突破(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①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高频考点巧突破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高频考点巧突破2.雪线高度问题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3.(2010年合肥模拟)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高频考点巧突破(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根据山地基带类型确定其纬度,可知:A高频考点巧突破(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同一山脉不同坡向自然带不同,说明是热量、水分条件不同。乙地山脉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其位于亚热带。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D高频考点巧突破(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_______(山脉)。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高频考点巧突破答案:(1)A (2)D (3)秦岭
(4)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5)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2、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
(1)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
(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绿洲
(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获得太阳光热等的差异)
(3)洋流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延伸;
寒流——降温降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热点探究显身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
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热点探究显身手(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自然带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
以植被类型命名二、主要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多姿多彩的地貌形态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冰原带66°34N23°26N0°西岸 中部 东岸 西岸 中部 东岸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ABBCCDDEEFFFGGHIJ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热点探究显身手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命题展示热点探究显身手(1)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半荒漠 D.苔原
(2)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 )
A.垂直地带性现象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热点探究显身手(3)包括两种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热点探究显身手解析:从北京到洛杉矶按照图中的路线,经过的自然景观主要是温带落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寒带针叶林。天山和昆仑山脉位于半干旱地区,该地绿洲是利用高山上的冰雪融水作灌溉水源形成的,属于非地带性规律。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两种类型。
答案:(1)A (2)C (3)B典例剖析求解法(2009年高考上海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典例剖析求解法(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____地。典例剖析求解法(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典例剖析求解法【解析】 (1)甲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海拔在四地中最高,最可能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丙地处在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典例剖析求解法(3)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性最明显;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荒漠带;丁靠沿海,降水较多形成温带草原带;丁地到丙地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差异规律。
(4)由前面几题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的差异关键是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和距海的远近。典例剖析求解法【答案】 (1)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 丙
(3)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从沿海到内陆
(4)地形 海陆位置
典例剖析求解法【规律方法总结】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