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第2课内容。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科书共2页,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使物体发出声音,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对比不发出声音和发出声音有什么不同,找出发出声音的共同点;
第二: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发现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不会发出声音。
【学情分析】
1.学生能够辨别各种各样的声音,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甚少。
2.学生已经认识到要通过实验来得到或者验证结果,但对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步骤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视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步骤。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
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能从连续的探究活动中抽象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能借助别的物体来设计、观察物体的振动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物体发声原理”的探究活动中,能积极提出问题、想法和建议,阐述自己的理由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乐于合作与交流,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的区别,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钢尺13把、橡皮筋13条、记录单
教师实验材料:鼓、钢尺、橡皮筋、音叉、水槽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出课题
1.敲小鼓,问: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知道鼓声是怎么产生的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分组操作,使物体发出声音
1.猜想:你们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预计回答:声音是物体受到敲击、弹拨、碰撞、摩擦产生的。
2.到底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究呢。
3.出示钢尺、橡皮筋,想一想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呢。
4.以钢尺和橡皮筋为例,请学生讨论交流制造声音的方法,并介绍拨动、弯曲钢尺和拉伸、拨动橡皮筋的两种方法。
5.你们想的方法真的能使钢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吗?得用实验来证明,将你们实验的结果填写在记录单里。
6.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归纳并补充注意事项:
(1)拨动钢尺时按住,拨动橡皮筋时侧耳倾听
(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填写记录单
(3)小声实验,尽量保持安静
(4)实验结束后把材料交给小组长
7.学生分小组制造声音。
8.交流制造声音的方法。
敲击、弹拨、摔、碰撞。。。
9.那你们发现钢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时都有什么共同现象呢?
10.小组汇报交流。
我们发现:物体发声时都在动。(可能学生不能描述为振动)
11.小结:我们观察到钢尺、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的做往返运动(做来回、快速的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观察,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吗
1.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发声的同时都有振动的现象呢?我们刚刚也使鼓和音叉发出了声音,那你能看到这两件物体在振动吗?
2.学生演示将小纸片放在鼓面,观察发声后鼓面的现象。教师演示:将发声的音叉快速地轻放入水槽中,观察水面的现象
3.交流我们的发现。
4.小结: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三)巩固拓展
1.如果我要使正在发声的音叉停止发声,有什么好办法?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学生演示:握住音叉,使它停止振动。
理由: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3.出示有关例子
4.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那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如声音的高低、怎样传播等),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有关声音的知识。
【板书设计】
???????????????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
物体------发声
???????????????
物体-----不发声
附 件: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实验记录单
班级: 组别: 时间:
材 料
方 法
是否发声
观察到的现象
钢 尺
弯 曲
拨 动
橡皮筋
拨 动
拉 伸
实验:使物体发出声音
我们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