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怀德一中高二地理必修3练习(12)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怀德一中高二地理必修3练习(12)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检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2-07 22: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怀德一中必修3练习题
高二年级 地理学科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检测
完成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组 题:高中地理学科备课组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一种农业
B.不同的区域必须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
C.东北地区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较周边国家具有明显的优势
D.降水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②农业生态类型单一 ③自然地域完整
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全部 ⑤生产部门齐全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3.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不能成为我国重要的 基地? ( )
A.商品粮基地 B.林业生产基地 C.畜牧业生产基地 D.商品棉基地
4.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 )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以上各项因素改造难度相同
5.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黑土、黑垆土广泛分布 B.西部高原由于距海较远,降水很少,形成荒漠
C.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D.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6.关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
B.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C.地广人稀,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7.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B.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北向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北向南渐增
C.大兴安岭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东北地区的畜牧业属于农耕区畜牧业,所以分布范围与耕作农业区大致重合。
8.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主要粮食作物都是小麦、玉米
B.二者都是商品农业,商品率都很高
C.二者都实施或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都很高
D.二者农场一般都是国有大型农场
9.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 ( )
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 C.太湖平原 D.松嫩平原
10.下列关于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B.商品化是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的前提
C.20世纪50年代之前,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还是未开垦的荒地
D.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河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南方地区
12.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小麦 B.甜菜
C.棉花 D.小米
13.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
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得益于( )
A.优惠政策 B.便利的交通
C.劳动力资源丰富D.资源丰富
下图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
城市数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来看,影响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16.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   (  )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17.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此时主导产业是(  )
A.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18.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 (  )
A.地区产业基础的限制 B.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
C.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D.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19.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继续以轻工业为主,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B.应加大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的比例,以此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
C.区内各城市需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澳门、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已经很成熟,“村中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20.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在 ( )
①产业基础差②科技实力薄弱 ③人才队伍差④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全国酸雨中心之一②大气污染日益加剧③“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④由于围湖造田,导致耕地面积增加⑤土壤肥力增高⑥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目前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B.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较慢
C.1990年以后政策优势是吸引到该区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
D.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根据上海浦东与上海市1997年的一组比较数据,分析回答23~25题:
GDP(亿元)
吸引外资源(亿美元)
外贸出口额(亿美元)
面 积(km2)
人口(万人)
上海
3 360
53
147
6 341
1 305
浦东新区
608
19
36
523
153
23.下列项目中,浦东人均数量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是 ( )
A.吸引外资额 B.外贸出口额 C.土地面积 D.GDP
24.浦东经济与上海经济相比,优势最大的是 ( )
A.吸引外资额 B.外贸出口额 C.土地 D.GDP
25.今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工业布局不适宜 ( )
A.劳动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演练与思维拓展(本题共2小题 ,共计50分)
26.读图“从满洲里到绥芬河作地形剖面图及气候要素变化”,和表1分析回答:(30分)
城市
月份
气候指标
海拉尔
哈尔滨
1月
7月
1月
7月
气温(℃)
19.4
22.7
降水量(mm)
3.6
90.8
4.3
176.5
表 1
(1)A山脉名称是____________。B平原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其积温比两侧地区略高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
(2)剖面通过地区在全国具有优势的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从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的角度出发,大庆应侧重发展_______工业,海拉尔应侧重发展_______ 工业。
(3)海拉尔、哈尔滨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4)相关资料表明 ,海拉尔、哈尔滨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5)写出适宜甲、乙、丙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6)A山脉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写出它可以作为哪些事物的分界?(至少四处)
①          ②        ③         ④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示意图?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劳动密
集型工业和加工工业的迅速发展,
在较高收入的吸引下,珠江三角洲
地区大批农民和来自全国的百万打
工大军涌入广东的城镇。在短短20年间,
广东的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3倍,城市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
(1)试简要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8分)?
?
(2)解读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走势。(8分)?

(3)试简要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的主要表现。(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C 2.A 3.D 4.C 5.C 6.A 7.A 8.D 9.A 10.B 11.C 12.B 13.A 14.B 15.A 16.C17.A18.D 19.B20.D 21.C 22.D 23.C 24.A 25.D
二、综合演练与思维拓展(本题共2小题 ,共计50分)
26.(30分)
(1)大兴安岭(2分) 松嫩平原(2分); 平原地势低,地形较为闭塞(2分);
(2)森林、土地、石油(3分); 石油(2分) 毛纺织(2分)
(3)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1分), 甲城市年较差大,约 46.7℃,年降水量少,约320mm,(1分) 乙城市年较差小,约42.4℃,年降水量大,约490mm。(1分)
(4)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2分) 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2分)
(5)A地——畜牧业, B地——种植业, C地——林业。(6分)
(6)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     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 内流区与外流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4分)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
27。(20分)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分);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2分);良好的区位条件(2分);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2分)
(2)趋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城市化出现了一个小的高峰(2分),后又步入一段相对低谷的时期(2分),然后又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2分)。预测今后的20年,我国的城市化将会出现高速发展时期(2分)。
(3)(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2)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4)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5)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答出一条得1分,答出四条即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