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散文两篇 课件(22+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散文两篇 课件(22+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3 09:05:50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现在的活法给将来留下的是骄傲,是遗憾,还是悔恨?
我过去的活法给现在留下的是什么?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罗素:(1870--1970)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逻辑学家。在政治上始终主张和平主义。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数学原理》、《哲学原理》、《心的分析》、《论教育》、《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有疑惑的或印象深刻的句子。
思考罗素为何而生,具体内涵是什么?

兴味( ) 洗涤( ) 卑微 ( ) 牛犊( )   
茸毛( ) 消逝( ) 繁殖( ) 
凋谢( )  臼齿( ) 威势
遏制( ) 濒临( ) 深渊 ( )
星辰 飓风( ) 肆意( ) 俯瞰( )
xìng

bēi

róng
róng
fán zhí
diāo
jiù
è
bīn
shēn


kàn
我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
带来狂喜
摆脱孤寂
体会美好人生境界

我为什么而活着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
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
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
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同情苦难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牢。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我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崇高而伟大的情怀




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想一想:
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骄傲的说,我已将全部的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只为家庭活着,这是自私;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奥斯特洛夫斯基
愿你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居里夫人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冰 心

你为何而生?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可以把预习时写下的感触写出来。


(共22张PPT)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目录
检查预习
01
02
03
课文研读
拓展探究
1.运用朗读,批注,品味关键句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2.把握哲理散文形象化说理的特质。
生命这个话题深邃而博大,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思考过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宗璞先生在《紫藤萝瀑布》中由花儿的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的《永久的生命》中对生命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理清作者思路,揣摩作者情感。
读音:臼齿 兴味 洗涤
牛犊
释义:不朽:
炫耀:
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各抒己见,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一人读,大家听,纠正读音。
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初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情感变化:惋惜——感动——感谢——赞美
哲理启示:个体生命是易逝的,但是生命本身又是流动着的,永不休止地繁殖着,生长着,让我们看到生命力本身的强大和不朽。
哲理散文讲究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而那深刻的道理往往就蕴含在日常现象和鲜明的形象中。
请同学们在本文中找出这些具象,勾画描写它们的相关语句,边朗读,边赏析其中蕴含的道理与情感。
“失去大半个青春的人”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从身边现象入手,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生命在我们身上走过的印迹,这些日常现象往往被我们忽略,一经作者提起,便感同深受生命的流逝。
“衬衣”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生动形象写出个体生命的不可逆性
“小草”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
“卑微”“柔弱”让我们看到了小草外在的形象特点;
“依然”“钻”却让我们感受到小草内在生命的顽强;
“欢乐地”一词是对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的感动与赞叹。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流动的生命就这样繁殖着,蔓延着,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不朽
“小牛犊”
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春天到来了,
“蹦蹦跳跳”是新生代生命力的宣示,一种希望的象征;
“炫耀”一词褒词贬用,是对生命的喜悦;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感情强烈,是对生命不朽的赞叹。
作者从身边现象入手,通过自然界中小草、小牛犊让我们形象感悟到生命本身的神奇——它永远流动着、生长着,这就是生命的不朽,生命本身的永久。
合作探究
“永久的生命”中我们已经感悟到生命本身的流动、神奇,“永久”仅仅指的是这样吗?“永久”的还是什么?
请结合文末中“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这句话去深入理解文题“永久的生命”
形象化的说理艺术
作者说道理没有干巴巴地照本宣科,而是从现象、事物入手,展现深刻的哲理,说理巧妙,水到渠成,这种形象化说理的艺术手法在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一直熠熠生辉:从《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再到汉乐府《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再到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这就是格物致知,从物上找到自然的规律,找到大道理。
所以劝解别人,写说理文章要从身边事、身边物写起,从“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说起,说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才能让道理深入人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虽然我们的个体生命有限,但如何享用时间,争取时间,让有限的生命时光放射无限的光与热,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命题。
推荐阅读:冰心《谈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