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6、《云的观测》教学难点――“云状”教学设计
课的说明:天空中漂浮的白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姿百态。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和收集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时,就已经在观察云。他们已在用晴天、多云、阴天来描述并记录对云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他们对天空中云的多少、形状等产生兴趣,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不同的云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气。在这一课中,学生除了对云量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外,还将研究云的类型等问题。而云的类型(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这一知识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远,且云这一学习对象又时刻处于变化之中,难以把握,教学难度大,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把这课分为两个课时,用一课时专门探究云的分类,借助学校微机室这一学生喜欢的学习平台,通过网络收集各种各样的云,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丰富的云图库,为学生学习云的分类奠定直观的探究对象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的观察,认识天空中的云是位置和形状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同的云会带来不同的天气,会根据经验对天空的云分类,在对云的探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在脑海中建立各种各样云的直观形象。
教学难点:
能根据自己脑海中关于云的认识给云分类。
教学过程:
一、趣解“云”字,导入难点
1、师趣解云字:出示繁体“云”字。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认识)。对,这个字是云的繁体字,它上面是雨,下面是云,意思是说雨在云上,云中藏着雨。听到这里,你们不感到奇怪吗?就没有什么话想说,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引导学生提出跟云有关的科学问题。
3、小结:同学们刚才讲了很多跟云有关的事,还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很好。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4、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些美丽的云的图片,希望这些图片能帮你们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准备好了吗?let’s go,出发。
二、网上冲浪,浏览云图,感受千奇百态的云
1、展示云图P2。
2、这些云美丽吧!还想看吗?那我们就去网上搜索更多云的图片,欣赏更多千奇百态的云,并收藏自己喜欢的云的图片。
3、学生自行上网浏览图片。
三、交流讨论,介绍云的分类
1、组织学生交流浏览图片的体会和感受。同学们浏览了这么多各种各样美丽的云,有没有收藏到自己喜欢的图片?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收藏的图片。
2、引入问题:同学们说的真好,让我学到了许多跟云有关的知识,收获很大。不过这又让我很疑惑:这些云长得都很像,你们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啊?有什么好方法吗?快告诉老师。喔,给云分类,这是个好办法。那你们说应该怎样给云分类呢?可以把云分成几类呢?
3、小结:对于云的分类,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这很好,甚至有的同学的想法还跟科学家的想法是一样的,了不起。那你们想知道科学家把云分成了哪几类呢?人们一般把云分成三大类:卷云、积云、层云。
4、介绍卷云、积云、层云。出示P6。P7、P8、P9……
5、气象学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经验基础上,借助飞机、卫星等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云展开了更加深入的观测和研究,发现了云的变化规律,按照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气象学家把云分成3族10属共29类。出示P10。
四、搜集气象谚语,制作云图手册
1、引入:在这么多类云中,有的云特点鲜明,很好辨认。比如钩卷云,它的形状就像我们语文中的逗号。而且当这种云出现的时候,往往过不了多久就会下雨。人们把这种云和下雨联系起来,并用语言来表示这种关系,就形成了气象谚语。比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说得就是钩卷云。这些谚语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就是这样通过辨认天上的云来预知天气,来安排生产和生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云识天气”。老师今天也收集了一些跟云有关的气象谚语,并给它们配上图片,加上一些说明,制作成了一本云的图片手册。请大家欣赏。
2、播放“云图手册”P12-P38
五、展示云状图表,引导学生再次认识云的分类知识〈P11〉
今天,我们对云进行了探究,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云,知道天空中的云可以分成“卷云、积云、层云”,知道不同的云对天气有不同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云的观测中去,并把观测到的云记录在我们的天气日历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