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同步训练地理人民教育: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附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一同步训练地理人民教育: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附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2-22 18: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时
知识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2010年春节(2010年2月14日)时,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哈尔滨[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下列地点,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伦敦 B.新加坡
C.昆仑站 D.海口
3.北半球夏半年,上海市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
A.昼变长、夜变短
B.夜变长、昼变短
C.昼先变短再变长,夜相反
D.昼先变长再变短,夜相反
4.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四地所处纬度最低的是
甲21世纪教育网 乙 丙 丁
昼长 5小时30分 9小时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A.甲 B.乙 C.丙 D.丁
知识点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太阳直射点
6.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A.23°26′N~90°N B.0°~90°N
C.23°26′S~23°26′N D.0°~23°26′N
(创新题)2009年10月16日晚8时,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山东济南开幕。经过12天的鏖战之后,10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闭幕。据此完成7~8题。
7.第十一届全运会举行期间,我国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
A.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
B.昼渐短,夜渐长,昼长夜短
C.昼渐长,夜渐短;昼短夜长
D.昼渐短,夜渐长,昼短夜长
8.全运会期间,济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为
A.逐渐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9.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南极圈内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并开始向________移动。
(3)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B点昼长是________小时,________时日落。
(4)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________值,过三个月后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
知识点三:四季更替和五带
10.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四季,北半球的春季是指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6、7三个月
11.关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带的划分是以气候的分布和变化为依据的
B.在热带范围内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
C.南北温带内有太阳直射的机会,但无极昼极夜现象
D.在南北寒带内,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现象
能力点一: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2.长春市某日地方时5时30分日出,则此日昼长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10小时 B.13小时
C.11小时 D.12小时21世纪教育网
(改编题)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完成13~14题。13.若图中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14.若图中纬线圈为极圈,且此日出现了极昼现象,则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66°34′ B.23°26′
C.46°52′ D.38°34′21世纪教育网
能力点二: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图示判读
读下图,完成15~16题。
15.图甲和图乙中分别反映纬度较低的两条曲线是
A.①③ B.②④21世纪教育网
C.②③ D.①④
16.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曲线①最接近的是
A.北京 B.上海
C.汕头 D.海口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完成17~18题。
17.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18.在图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对楼间距有很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19~20题。
19.为了使各楼层都能有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列城市中同样高度的南、北两栋楼房要求的间距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北京、上海、广州、沈阳
B.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
C.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
D.沈阳、广州、上海、北京
20.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正午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应不小于
A.H·tan52° B.H·tan28°34′
C.H·cos52° D.H·cot28°34′
21.我国某中学在地理课外活动中,观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北京时间3月21日14时,观测到该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中学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一小组的活动记录中显示,有一段时期,太阳高度最大时,物体影子朝南。可信吗?为什么?
(3)据测量结果,计划在该地生产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如下图所示,其受热面板与地面的夹角α,一年中调整的幅度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2009重庆高考文综,1~2)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3.当地球在甲位置时21世纪教育网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阳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答案
第三课时
基础巩固
1.C 2010年春节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越长。
2.C
3.D 北半球夏半年是从春分日到秋分日。
4.C 根据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除春、秋分日以外的所有时间,昼长或夜长与12小时差值越大,纬度越高,差值越小,纬度越低,可进行判断。
5.D
6.A 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7~8.7.D 8.C 10月16~28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我国为冬半年,此时我国白昼在不断变短,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的济南正午太阳高度在不断减小。
9.(1)冬至 极昼
(2)23°26′S(南回归线) 北
(3)66°34′ 8 16
(4)小 昼夜等长
10.B
11.B 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有规律地递减。热带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南、北温带既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南北寒带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但其范围是变化的,而非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现象。
能力提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B 根据昼长=2×(12-日出时刻)可得该地昼长为13小时。
13.B 由图中可知,该纬线上各点夜长为75°÷15°=5小时,昼长为19小时,所以D点的日出时刻是12时-19小时÷2=2时30分。
14.C 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由公式可得:HB=90°-(66°34′-23°26′)=46°52′。
15~16.15.A 16.C 第15题,纬度较低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小。曲线①②相比,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①;曲线③④相比,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小的是③。第16题,曲线①在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可知该曲线表示的是北回归线上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汕头位于北回归线上,与曲线①最接近。
17.A 从图中可以看出,同一个纬度上,a月的昼长大于b月,则表明a月太阳直射点偏离赤道的幅度大于b月,可排除B、C两项;题干已给出三地位于南半球,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南半球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则正确答案为A项。
18.D 根据图中三地在不同月份的昼长变化可直接判断。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地昼长超过14小时,表明其夜长不到10个小时,排除A项;三地中③地的昼长最长,排除B项;昼长变化率可从曲线的倾斜程度看出,三地明显不同,排除C项;③地的昼长从15小时增加到20小时30分,变化幅度最大,D项正确。
拓展探究
19.B 为了满足光照条件,相同高度的两栋楼房的间距至少等于南楼的最大影长,而影长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
20.D 欲使新楼底层全年正午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至少应等于南楼的最大影长,于是楼房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和两楼楼间距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楼间距=H·cot[90°-(38°+23°26′)]=H·cot28°34′。
21.答案:(1)(90°E,30°N)
(2)不可信。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在正南,影子朝正北。
(3)46°52′(或|6°34′-53°26′|)
解析:由于北京时间14时时,该地为正午,说明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迟2小时,即该地位于90°E;3月21日,该地的正午时太阳高度为60°,说明该地位于30°N。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正午时太阳必定在其南方,物体的影子不可能朝南。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受热面板应与太阳光线垂直,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夹角α最小,当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夹角α最大,故只要算出该地夏至、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可。
22~23.22.B 23.C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地球公转的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从甲自西向东到乙,地球距太阳越来越远,但并没有到远日点(7月初)。因此,第22题,地球从甲1月初开始到乙,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第23题,当地球在甲近日点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