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同步训练地理人民教育: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附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一同步训练地理人民教育: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附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2-22 18: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知识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均为每小时
A.0°    B.15°    C.30°    D.45°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绕日公转。据此完成2~3题。
2.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B.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顺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C.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
D.公转中日地距离无变化
3.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平均角速度每日约15°
B.平均线速度约为30米/秒
C.地球公转角速度处处相等
D.地球公转线速度并非匀速
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外侧弧线上填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3)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即一个________。
(4)图中,A、B、C、D四点线速度最大的为________,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
知识点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5.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
A.0° B.23°26′ C.66°34′ D.90°
(创新题)2009年11月13~19日,奥巴马先后访问日本、新加坡、中国和韩国四个亚洲国家。15~18日访问中国上海和北京,期间他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双边会谈,这也是奥巴马首次访华。据此完成6~8题。
6.美国总统首次亚洲之行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最快
7.有关新加坡、上海和北京三7地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速度:新加坡>北京>上海
B.线速度:北京<上海<新加坡
C.角速度:上海>北京>新加坡
D.角速度均相等,为25°/小时
8.奥巴马访问中国时,下列有关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21世纪教育网
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9.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产生原因:________的空间指向和________的大小一定时期内可看作不变。
(2)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节气: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当太阳直射A点时,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此后,直射点将向________移动。
(4)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点一:黄赤交角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序号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当阳光从⑤处直射地球时,北半球节气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2.下列有关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黄赤交角为0°,则太阳直射点不会移动
B.黄赤交角的大小是由回归线的度数决定的
C.黄赤交角的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
D.黄赤交角即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能力点二:分析相关材料,判断地球的运动特征
读“地球表面某地区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图示区域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高纬度 D.低纬度
1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自转线速度不同,原因可能是
A.a点海拔较高,线速度较大
B.a点海拔较低,线速度较大
C.b点海拔较低,线速度较小
D.b点海拔较高,线速度较大
读下表,完成15~16题。
纬度21世纪教育网 北半球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南半球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极昼期 极夜期 极夜期 极昼期
70° 72天 53天 69天 56天
75° 108天 93天 X天 98天
15.表中X的天数是
A.103 B.111
C.113 D.117
16.由表可知,纬度相同的地方,北半球的极昼期比南半球的极昼期长,其原因是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
C.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D.地球是不规则球体
(创新题)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野外宿营活动,并研究了一些地理现象。据此完成17~18题。
17.夜间同学们用摄像机长时间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拍摄了图像如下图,图像反映出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18.小明同学用天文望远镜在20时观测某颗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第二天晚上,他想再次观测到该恒星,应于________(时间)观测
A.19时3分56秒
B.20时
C.19时56分4秒
D.20时3分56秒
19.实验探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形象直观地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实验材料准备:地球仪一个、小灯泡及灯泡座、可套在小灯泡上的灯罩筒。
(3)实验过程:
①将电灯座固定在桌子的正中央,并将灯泡固定在灯座上充当太阳。
②在距离灯泡的适当距离处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
③将灯罩筒一端套在灯泡上,使另一端直射出的光为一束平行光。
④打开灯泡开关,并将房间其他灯关闭,让从灯罩筒射出的光束直射到地球仪上,让________始终指向一个方向,并移动地球仪。
(4)实验结果:
若每步实验做得到位,在此实验过程中,你将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总结:
在此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并未观测到上述结果,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1.B 2.C
3.D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约1°/天;线速度平均约为30千米/秒,在近日点时速度最快,在远日点时速度最慢。
4.答案:(1)标注略(为逆时针方向)
(2)A
(3)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4)A A、B、C、D
解析:第(1)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但都是自西向东。第(2)题,A、B、D三图为侧视图,C图为俯视图。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数应逐渐增大,因此推知B、C两图错误。第(3)题,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一个恒星日,其时间为23时56分4秒。第(4)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点都相同;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B
6.A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
7.B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除南北极点);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8.D
9.(1)地轴 黄赤交角
(2)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春分日
(3)23°26′N 南
(4)365日5时48分46秒
能力提升
10~11.10.A 11.D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图中的①。地球是倾斜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太阳从⑤处直射地球时,恰好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恰为北半球的冬至。
12.C 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决定了回归线的纬度数。当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不会有南北方向的回归运动,由于地球自转,只会有赤道上的移动。
13~14.13.A 14.D 第13题,由图中自转线速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第14题,由图知,b点的线速度比a点大,两点纬度又相同,结合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可知,其原因可能是b点海拔较高。
15.A 在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之和相等,故108+93=X+98,得X=103天。
16.B 北半球出现极昼时,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而南半球出现极昼时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
拓展探究
17.A 这主要是由地球的自转运动造成的。地球自转时,其绕转中心是地轴,而地轴的空间指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北极星周围的星辰绕北极星做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圆周运动。
18.C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
19.答案:(3)④地轴
(4)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变
(5)地心未与平行光束在同一平面上,地轴与桌面的夹角不是23°26′。(只要合理即可)
解析:完成此实验需应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这一知识点。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在地表的直射点是不同的,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在实验过程中,应首先注意地轴的空间指向。其次,还应注意平行光束应始终与地心在同一平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