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7 混合与分离-分离食盐与水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7 混合与分离-分离食盐与水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14 08:3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离食盐与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这一课的设计思路是: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再解决问题。《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这篇课文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加速食盐的溶解”,了解“一定量的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等知识后的再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
科学技能: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浓盐水倒进烧杯中进行加热,使食盐析出来。?
【教学难点】?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饱和食盐水、玻璃棒、水、食盐,有关海水晒盐的资料?
小组实验用:饱和食盐水、玻璃棒、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放大镜、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今天老师有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非常开心,老师还带了一个朋友来,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他呢?(想),这个朋友就是:身体白又小,下水融化了,入口有咸味,生活不可少。同学们猜一下老师带来的这个朋友他是谁呢?(食盐)呀,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猜到老师带来的这个朋友。对,他就是食盐,食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食盐的作用也很广泛,例如杀菌消毒,护齿,美容,清洁皮肤,去污,医疗,重要的化工原料等等一切都离不开食盐。我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以食盐为材料,开展研究活动。
? 2.教师出示一杯清水。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一杯清水,这里有一些食盐,将这些食盐倒入杯中,同学们观察一下,杯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 生: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只是溶解的速度比较慢。
? 师:那么,我们要运用什么办法让水中的食盐加快溶解呢?
? 生:用搅拌的方法。?
师:对,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杯中的食盐迅速溶解。?
学生们一边观察,师一边操作。(也可以请学生上来操作)?
师:同学们,我们用搅拌的方法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在水中了,可是杯底仍然有一些没有溶解的食盐,我们要用什么办法使这些没有溶解的食盐继续溶解呢?
? 生:加水搅拌!
? 师:好,我们就来试验一下,(请一位学生上来加水,老师搅拌)一边加水一边搅拌直到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就停止加水。?
? 师:同学们,我们用加水搅拌的方法使食盐在水中溶解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办法让食盐再从水中分离出来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这个实验。
二、继续探究,分离食盐
? 师:提问:(出示一杯浓盐水)把这杯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里的水蒸发减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呢?
? 生:水减少,食盐会显现。
? 师:提问:如果烧杯里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呢?刚才,同学们亲眼看见食盐被溶解在水里。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呢?
? 生:能,我们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将水蒸发,把食盐从水里分离出来。
? 师:说的真好!好,那么,我们大家来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将食盐用加热蒸发的方法从饱和的食盐水中分离出来。
请大家看看桌子上的实验用具,大家清点一下:饱和食盐水、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放大镜、食盐、火柴等。
? 生:清点好了。
? 师:在做实验之前个,教师先说明实验中学生要注意的实验步骤。(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
在分组实验前,教师应提出安全事项:
A、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B、指定小组长将小组组员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C、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完之前熄灭酒精灯;
D、加热后的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很烫,不要触摸。)
? 生:听明白了!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酒精灯的哪一部分的火焰热度最高呢?
? 生:学生自主回答。
? 师:我们不清楚到底哪个火焰的热度最高,我们来做个实验。拿起三张白纸分别从酒精灯的外焰、内焰、焰心上面过,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外焰的热度最高。
? 生:外焰的热度最高。
?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分组实验。
用加热的办法让水分蒸发减少,观察蒸发皿里食盐与水的变化。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 实验告一段落,学生按照要求收拾好实验器材。
三、烧杯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
? 师:同学们,我们都亲手做了这个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晶体)
? 生:我发现蒸发皿里面的水蒸发了,盐不会跟着水一起蒸发。
? 师:那么你们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它就是盐呢?
? 生:我们可以将这个分离出来的盐和生活中的盐相比较。
? 师:对!拿它和生活中的盐比较一下!这时候请同学们用桌子上的放大镜来观察一下,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来的白色晶体和生活中的盐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晶体取到白纸上,和盐做比较。(启发学生根据白色晶体的形状装和颜色来判断它是否是盐)
? 师: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 生:想!
? 师:好,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晶体放入烧杯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联系以前做溶解盐的实验,看看这次又有什么特点?
? 生:白色晶体的外观与盐一样,在水中也能溶解,它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也很快。
? 师小结:白色晶体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它肯定就是盐了,而且又溶解得快。现在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 生:用蒸发减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
四、联系生活,拓展外延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教师引导学生课后自行去探究.
师总结:我们用加水搅拌的方法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又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将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所以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今天,我们运用科学学习科学,将来,我们运用科学服务未来。
【教学反思】
《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这一课主要是让同学们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明白这一过程是一个可逆的,探索学习溶解规律,培养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讨论中,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利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想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提出了用太阳能、过滤装置等设想,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通过学生平时观察的现象来讲解,将食盐水放在太阳底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让学生做出假设,并讲解了蒸发的概念,然后在学生做出假设的基础上,让学生想办法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从而引出用酒精灯给盐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此时,我通过提问、亲自演示,让同学们对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了一次巩固,这个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
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在实验后发现烧杯中留下了一层白色的物质,这些东西是什么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当问题一提出后,同学们的反应是盐,它真的是盐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它是盐呢?让学生开展讨论,想出一些方法。可通过观察比较白色物质和盐的相同点,盐是溶解的,白色物质是否也会溶解,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最后也有学生提出了品尝的办法。当然实验中是杜绝,但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尝一尝。这些方法都证明证明白色物质是盐。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过程。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实践经验,从而体现探究的理念。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小组的分工不具体,导致小组的盐水被打翻,影响实验。课时的安排欠佳,导致同学们在观察被分离出来的白色物质没充足的时间,重点探究的内容部分还不是很具体。
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1、学生实验时的巡回指导要到位。小组合作分工要细,要有记录员、汇报员、器材整理员、操作员等,这样学生就不会太乱了,也不回感觉没事可做了。
2、在课堂结构上,要环节之间紧凑、一环扣一环,让人感觉一气呵成。时间分配上,前边导入的时间太长,且引导的不到位。第一个环节就是分离食盐与水的一个方法:自然蒸发,老师应引导好。重点是指导学生用加热的方法来分离盐和水。
?在整个探究活动和探讨活动中,我认为有必要再让学生谈谈经历猜想和预测以及探究活动的感受和收获。本节课归纳总结的时间用得太少了,不得不说是个遗憾,再则,对于学生的猜想或预测确实错了的情况把握不准,没能让学生尽可能地畅想。另一方面,由于课堂上引导语言不流畅致使学生无法联系到更多的科学经验。有一位学生亲自品尝“白色物质”,那个环节,不得不说是个意外的惊喜。我们学科学,做科学,就是需要有这样令人叫绝的举措,就算能析出食盐,没去品尝,如何保证一定是食盐,毕竟能二次溶解后的“纯度”有变化啊!
?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