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2、形成原因: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1、大气环流的概念:南极北极---单圈环流探究活动:P36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结果在赤道与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环流?(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副热带高压带24副极地低压带761358910(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结果形成三圈环流赤 道 低 压 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南信风中纬西风极 地 东 风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零三六九
七压六风
四高三低
相间排列作业:1、画三圈环流及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 (做在作业本上)
2、《新》P62-63练习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 。 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压带、风带随 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太阳直射点归纳小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
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情况下(第2课时)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高压低压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60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低压高压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一 月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七 月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2、东亚季风(冬季风—西北季风)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 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温暖湿润。2、东亚季风(夏季风—东南季风)东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森林景观,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也生机勃勃。 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梁、大豆、土豆等。作业:《新》P66-68练习